南通市
2025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计
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在陶寺墓葬中,大、中型墓往往和小型墓共在一个墓葬区。几座顶级大墓的随葬品比较丰富,以表现墓主人世俗性身份、地位的礼器为主。
1300
多座墓葬中,
90
%是平民墓葬,它们仅能够容身,随葬品极少甚至空无一物。这一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
A
.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B
.国家的初始形态出现
C
.血缘纽带日趋瓦解
D
.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
2
.汉文帝把尊老养老作为施政方针,要求地方官实施“养老令”,通过慰问、赐物等方式教化其子孙孝养老人。汉武帝曾下诏:如有年满八十岁老人的家庭可免除家中两人的人头税,如有年满九十岁老人的家庭则可免除全家与兵役相关的义务。这些举措
A
.落实休养生息政策
B
.鼓励社会力量救济
C
.体现以孝治国理念
D
.保障国家赋役征发
3
.高阳太守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录入大量可备荒救急作物的种植与食用方法。他还援引古训强调:“田者不强”,就不会有充足的粮食;将相之“德”不彰,事业就不会有成,于己于国都是不利的。这表明
A
.德政惠民传统得到弘扬
B
.地方官员重视粮食储备
C
.内迁民族学习农业技艺
D
.北朝统治者推广农作物
4
.图
1
为隋唐洛阳城的功能分区示意图。由此可知,洛阳城的城市布局
A
.表明坊市制度瓦解
B
.呈现多元开放特点
C
.偏重政治中心功能
D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5
.洪武朝除颁布条例规范文书行政之外,朱元璋还屡次下诏禁繁文、减案牍。然而文书繁琐之弊,屡禁屡起,至崇祯元年,皇帝命内阁制作贴黄式样,下令官员用百字左右将上呈的疏奏进行摘要,贴附于文末。明朝文书制度的持续调整
A
.简化了奏折上报程序
B
.源于官员缺乏基层历练
C
.削弱内阁官员的权力
D
.说明皇帝行政事务繁忙
6
.
1867
年,洋务官员丁日昌在《奏陈自强之道》中提倡“通商码头设新闻纸馆”,并写道“中国人有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各国“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这表明,丁日昌主张
A
.与欧美国家进行商战
B
.将新闻舆论用于实际事务
C
.运用国际法处理争端
D
.废除西方列强领事裁判权
7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广州民国日报》发文纪念巴黎公社
55
周年,还推动国民党中央党部出面领衔召集纪念会。他们提议将集会设在孙中山创设的广东大学举行,安排有“恭读总理遗嘱”等仪式。当时中国共产党
A
.谋求国共合作的实现
B
.隐秘纪念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宿迁、连云港、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苏北七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