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秋季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
-16
H-1
C-12
Ca-40
Zn
-
65
Mg-24
A1-27
Cl-35.5
Fe-56
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用稀有气体充填霓虹灯
B.
用氮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
用活性炭净水和除臭
D.
用石墨作电极
2.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生铁
B.
水银
C.
硫酸锌
D.
干冰
3.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
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
为了防止工厂废气影响人体健康,可将烟囱建的尽可能高
C.
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喷灌技术给作物供水
D.
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4.
常见的四种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沉淀
B.
过滤
C.
吸附
D.
蒸馏
5
.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液化石油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6.
在
的反应中,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元素
A.
只有
S
B.
只有
O
C.
有
S
和
O
D.
有
H
、
S
、
O
7.
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
.
空气能被压进车胎内,是因为分子受压变小了
B.
氢气可以燃烧,而氮气不可以燃烧,是因为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是因为原子间的间隙随温度的改变发生了改变
D.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火焰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C.
硫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大量热,产生大量烟雾
9.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
2
”
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2Mg
表示
2
个镁原子
B.2C
O
表示
2
个一氧化碳分子
C.Cu
表示一个铜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D.H
2
O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10.
“碳海绵”是已知的最轻的固体材料,密度仅
0.16mg/cm
3
,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错误的是
A.
碳海绵会与吸入的石油发生化学反应
B.
碳海绵密度比水小
C.
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D.
碳海绵可重复使用
11.
钼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如
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钼属于金属元素
B.
钼原子变成钼离子质量几乎不变
C.
“
Mo
”表示钼元素、
1
个钼原子、钼这种物质
D.
钼的原子序数为
42
,表示其核内有
42
个中子
12.
下列各项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熔点:青铜
>
铜
B
.
质子数:铝离子
<
铝原子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H
2
O>H
2
O
2
D.
生成
H
2
的质量:
10g
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10g
铝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13.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对
C
O
2
与
C
O
不同点的下列比较,错误的是
A.
构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1
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
个氧原子
B.
性质:
CO
2
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C
O
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
CO
2
可供植物光合作用;
CO
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
CO
2
会造成温室效应:
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4.
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B.
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
CO
2
排放
C.
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
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15.
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中,中药“连花清瘟胶囊”起到了重要作用,连翘的主要成分之一连翘甙的化学式为
C
2
7
H
34
O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连翘
甙
属于氧化物
B.
连翘
甙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34g
C.
连翘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27:34
D.
连翘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6.2023
年是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
20
周年,
10
月
26
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目前载人航天器中处理
CO
2
的一种方法是将
CO
2
与氢气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
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
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4
D.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17.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
Fe
、
Cu
、
Ag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D.
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