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
节课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
“教材”
)第一章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
加减法第
1
课时
,内容包括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
2.内容解析
本节课首先通过实例(内蒙古满洲里市某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多少)引出有理数的减法,之后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有理数,探究两个有理数的差是多少,以及是否可以利用加法进行减法的运算,在此基础上引出有理数减法法则,给出了两个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字母表示.之后通过例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养成依据规则办事的习惯,即两个有理数相减,应先将有理数的减法改写为有理数的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运算,防止学生学习有理数减法的初始阶段忙乱出错.
在初步熟悉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
“
在小学,只有当
a
大于或等于
b
时,我们才会做
a
-
b
.现在,当
a
小于
b
时,你会做
a
-
b
吗?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运算的适用性、减法运算的结果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在小学、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我们只能做
“大数减去小数”的减法,而在有理数范围内,“小数”是可以减去“大数”的,且“小数减去大数所得的差是负数”,从
而进一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有理数
减
法的法则及其简单应用
.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
1)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减法与有理数的加法互为逆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目标解析
(
1)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就是已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从而体会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互为逆运算.
(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应先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最后确定结果的绝对值大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是
在
小学
对“
数及其
运算”
的
基础上展开新的内容,但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数的运算的认识经验仅停留在“
认识
”
,还
没有
形成发挥
这些经验
作用
的意识
.对运算
法则的理解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加需要
数学
活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