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部分学校
2023
-
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
7
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东部、呈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直至河南,全长约
1600
千米,南北宽数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气势磅礴。狭义的秦岭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山脉,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秦岭不仅在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上具有南北分界的重要意义,而且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孕育地和塑造者。
一、秦岭与中国农业文明的多样性互补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东部,把中国大陆分为南北两半。冬季,它阻挡西伯利亚的寒风南下长江流域;夏季,它阻挡东南季风气流进入黄河流域。这造成了秦岭南北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史前时期,秦岭南北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文明,即以中原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以粟作农业为主的旱地农业文明和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水田农业文明。这种南稻北粟的基本格局已得到相关考古发现的普遍印证。
南稻北粟的中国农业文明各有特色,又相互补充。早在公元前
5000
年左右,南稻北粟的农业文明就有初步交流。从公元前
3000
年末期开始,南北农业文明的交流逐渐深入。商周以后,中国农业文明的南北互补与联系更加密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占领渭河流域,成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开拓者。其后,秦国从褒斜道翻越秦岭,吞并了富饶的巴国和蜀国,并修建了都江堰。因渭河平原和巴蜀之地在地理及农业上的密切联系,致使古代一度将渭河平原和巴蜀之地并称为
“
关中
”
。苏秉琦先生就曾经指出:
“
两大农业区的两种农业体系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有影响乃至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互补等复杂情况。这样一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农业格局,一直影响到整个历史时期。
”
二、秦岭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形成
巍峨的秦岭造就了关中雄胜。关中盆地
“
四塞以为固
”
。关中
“
四塞
”
的东、南、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另外,再加上尧山、黄龙山等逶迤连绵的北部山系,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在四周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之间,藏有许多雄关险隘。因恃秦岭,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形成了
“
制内御外
”
的绝佳态势。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
“
要领
”
,扼制了九州
“
咽喉
”
。
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北翼塑造了两条大河,秦岭北麓又发源了六条河流。八百里秦川即为八水所灌溉地域,土
【语文】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