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中考模拟 语文试卷

2023年重庆九龙坡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docx

2023年 重庆市 格式: DOCX   19页   下载:0   时间:2024-02-16   浏览:46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3年重庆九龙坡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docx 第1页
2023年重庆九龙坡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docx 第2页
剩余18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3 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 分。 1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冠”是古代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B. 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我国主要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作了详细记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 《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小说中的“变色龙”成为见风使舵、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 D.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铁路客车动车组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 ②①⑤④③ B. ⑤④③②① C. ②④①③⑤ D. ⑤④①③②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3 . 在新版教材的名著阅读中,《傅雷家书》已被《经典常谈》取代,但《傅雷家书》仍然值得中学生去读。请你结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按要求写一段阅读推荐词。 读经典作品,有利于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要求:( 1 )要有整本书初读和再读的经历与体验; (1) 要有名著中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2) 要体现大师思想对你成长的积极影响。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4 . 文学作品阅读课,老师选择了徐则臣的一篇散文,请完成问题。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 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远存在于内心。 在农业文明时代及其文学里,充满了此类坚实的叙述。这种叙述基本上成立,田园牧歌式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安稳,血脉相关,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仅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笃定的。中国有不少古话和俗语与此有关:出门靠墙,在家靠娘;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叶落归根,等等。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 但是今天,很多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园也不能幸免。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正在失去家园,因为家园正在被迫失去它自己。 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祖先的坟墓在那里,父母至今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那里。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我都会以家园为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它是我判别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标尺。但是这些年,我发现正在失去这些参照和这把标尺。 从二十多岁的某一年开始,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发现它正在被简化。先是少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庄稼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这些年故乡的确出现了很多新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 “从来如此”不一定就对,但这制式的脸,肯定有问题。 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故乡正自外向内、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至精神地逐渐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村庄。物质生活当然变得更好,我不会矫情到无视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但我不得不说,当某一天我从村庄后面的一条路进入故乡,茫然地发现找不到自己家时,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当然也不会,不过是我在自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异乡人。从那个时候起,一个最基本最朴素意义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园,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溃散和消失。 我这个年龄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轻人,都在一茬茬地离开故乡,不仅是远离土地,远离修葺一新的房屋,也在远离“家园”。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 儿子生在北京,八岁了也没回过老家几次。上一次带他回去,街坊邻居逗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说:北京人。又问他:那这是你的什么地方?他认真地答:是我的籍贯。 我悚然一惊。我确曾跟他简要地解释过何为“籍贯”:一般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儿子的记忆力很好,回答也不能算太离谱,但答案还是让我心惊。惊的不是小东西胆敢忘了本,而是,震惊于他竟部分地说出了我的感受。我在那里出生、成长,我从那里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它是我的原点和出发地,是我生根发芽的地方,但这些年我的确无法遏制某种凶猛的感受节节生长: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 (选自《无法返回
2023年重庆九龙坡区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