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每小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
“
林公忧国难,华夏患民
喑
。亮剑倾鸦片,扬威见赤心
”
。这首诗里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1839
年发生的(
)
A
.虎门销烟
B
.吴淞之战
C
.黄海海战
D
.廊坊之战
2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
“
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
以下最能体现
“
大变局
”
的是(
)
A
.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B
.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道路
C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D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
“
八月初八,皇帝逃往热河。二十二日,法兵占据圆明园,第二天,英兵也闯进圆明园
……”
对以上材料反映的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A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B
.战争结束后签订《马关条约》
C
.战争结束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战争期间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4
.下图知识卡片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爆发原因
B
.兴衰过程
C
.主要特点
D
.深远影响
5
.下侧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
,
该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6
.据《清实录》记载,
1898
年
5
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
252
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
189
条,认为可行的只有
63
条。这表明(
)
A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
.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
.
“
实业救国
”
成为共识
7
.史学家陈旭
麓
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
“
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
剿
洗干净的。
”
材料中的
“
解放作用
”
是指百日维新(
)
A
.实现了富国强兵
B
.促进了思想启蒙
C
.结束了君主专制
D
.传播了三民主义
8
.引发下表中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时间
1894
年前
1900
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
家
933
家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
.下图是
1900
年前后义和团团民散发的揭帖漫画《射猪斩羊图》。画中体现了汉语谐音艺术:
“
猪
”
者,
“
主
”
也,
“
羊
”
者,
“
洋
”
也。该漫画反映了义和团(
)
A
.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B
.对清王朝缺乏清晰认识
C
.拥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D
.同清政府血战到底的气概
10
.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
“
惩罚
”
。观察
XIA
图漫画
一
《
“
惩罚
”
中国》,此次中国被
“
惩罚
”
导致了(
)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孙中山曾说:
“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
对这段话中的
“
忠
”
,下
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
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
.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
.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12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材料说明(
)
A
.民主共和制
度建立
B
.洪宪帝制受到抵制
C
.清朝统治大势已去
D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13
.下图是中华民
国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颁发的任命状。从中能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A
.此状颁于
1916
年
11
月
26
日
B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转移到北京
C
.当时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孙中山
D
.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14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
A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
.是中国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5
.
1920
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
用通俗的语
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反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A
.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
.注重发动工人阶级力量
C
.明确了中国革命任务
D
.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16
.歌曲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这首歌曲反映了(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B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
C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渴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国初期人民对恢复国民经济的迫切需求
17
.下图所示徽章与的设计思想源于(
)
A
.广州起义
B
.安庆起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18
.
“
朱毛红军到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力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
”
这首山歌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
)
A
.建立统一战线,领导工人运的中心任务
B
.实行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方针
C
.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
解释分析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