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区
2023-2024
学年
第一学期期
中质量检测
九
年
级
物
理
(
满分
:
100
分
考试时间
:
90
分钟
)
友情提示
:
1.
本试卷共
8
页
,
含六大题
31
小题。
2.
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
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
“
注意事项
”
。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4
题
,
每小题
2
分
,
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最早通过大量实验探究得出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科学家是
A
.伏特
B
.安培
C
.牛顿
D
.
欧姆
2.
“
可燃冰
”
作为新型能源,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等条件下,
“
可燃冰
”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这表示
“
可燃冰
”
的
A
.热量很大
B
.温度很高
C
.
热值很大
D
.
比热容很大
3.
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机排出的尾气没有内能
B
.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C
.
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热机效率就一定越高
D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4.
对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
月落乌啼霜满天
”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露的形
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
”
,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
“
斜月沉沉藏海雾
”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5.
一根导线的电阻为
R
,要使这根导线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减小导线两端的电压
B
.增大通过导线的电流
C
.将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
D
.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
6.
如图所示,在每个水果上插入铜片和锌片,用导线把这几个水果与发光二极管连接起来,二极管便发出了光,其中插入金属片的水果相当于电路中的
A
.导线
B
.开关
C
.用电器
D
.
电源
7.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C
.
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动能与势能之
和
D
.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8.
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
/
4.
2×10
3
2.
1×10
3
2.
1×10
3
0.
88×10
3
0.
39×10
3
A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
.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
.
质量相等的铝和
铜升高
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9.
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
B
.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C
.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D
.钻木取火
10.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
“
白气
”
。下列哪个过程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相同
A
.试管变热的过程
B
.水变热的过程
C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
“
白气
”
的过程
11.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
如果丙带正电荷
,则甲
A
.一定带正电荷
B
.一定带负电荷
C
.可能带负电荷
D
.
可能带正电荷
1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
“
糖画
”
,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
“
糖画
”
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
.糖的温度一直在增加
C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
.
晾干变硬是汽化过程
13.
科技的发展让智能家居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小明家新安装了一个智能锁,需要通过
“
密码
+
人脸
”
两次识别成功才会开锁。密码识别成功时仅
S
1
闭合,灯
L
发光,照亮人脸进行识别,但
不
开锁,人脸识别成功后
S
2
才会闭合,电动机
M
工作,开锁成功。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14.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
R
1
和
R
2
中的电流分别为
A
.
1.2A
,
0.24A
B
.
0.24A
,
0.96A
C
.
0.96A
,
0.24A
D
.
0.24A
,
1.2A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15.
如图所示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
晒干
”
,它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热。
16.
如图所示,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是
Ω
,使用该电阻箱时,可得到的电阻范围是
Ω
。
17.
科技馆内有一个
“
静电球
”
,当人触摸
“
静电球
”
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
“
怒发冲冠
”
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
(选填
“
同种
”
或
“
异种
”
)电荷而互相
的结果。
18.
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19.
如图所示,只闭合
S
1
,电阻
R
1
和
R
2
组成
_
电路,断开
S
1
、闭合
S
2
和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无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