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八年级物理
(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45
分钟
)
本卷
(
g
取
)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4
小题,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
目前某些手机为了保护用户隐私设置了“声音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都能把锁打开。“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速
D
.
音色
2
.
用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到
.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
A
.
力的大小有关
B
.
力的方向有关
C
.
力的作用点有关
D
.
受力面积有关
3
.
从井中用绳提起一桶水时,手感到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
A
.
绳子
B
.
桶
C
.
水和水桶
D
.
水
4
.
“神舟十七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想在飞船中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
(
)
A
.
用测力计测拉力
B
.
用卷尺测距离
C
.
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
D
.
用秒表测时间
5
.
在学习了“质量”后,同学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
.
一铁块温度由
20
℃升高到
70
℃,温度升高了,但质量没变
B
.
雕塑家将花岗石雕刻成塑像后,石头的质量不变
C
.
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一定也变了
D
.
润滑剂材料随“神舟十二号”飞船从地球到达太空,由于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
6
.
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细细品味,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有关声光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B
.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D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7
.
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以下设计或操作是为了减少摩擦的是
(
)
A
.
车把手上装有粗糙的橡胶套
B
.
车轴处滴加润滑油
C
.
轮胎上刻有花纹
D
.
用力捏刹车闸
8
.
某同学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但未破损,老师将它放入热水中后球恢复原样,则球内气体的
(
)
A
.
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变小
B
.
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C
.
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变小
D
.
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9
.
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
A
.
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图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C
.
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光屏上铺上一层红纸,只能看到黑色
D
.
丁图中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10
.
四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银、水、酒精、汽油
(
)
,如图所示,其中盛酒精的容器是
(
)
A
.
B
.
C
.
D
.
11
.
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
A
.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
.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
.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
.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12
.
高铁进站口,自动检票闸
机上安装摄像头,抓取旅客脸部信息,与身份证芯片里的照片进行比对,信息相符,人脸与证件照比对通过,闸机就会自动放行。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
A
.
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B
.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虚像
C
.
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
.
人靠近摄像头时,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大
13
.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体离透镜
时在光屏上观察到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f
可能是
(
)
A
.
B
.
C
.
D
.
14
.
不同材料组成的
a
、
b
、
c
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三者的密度关系
B
.
a
的密度是
b
的两倍
C
.
若将
b
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
D
.
若将
c
的体积增大到
,
它的密度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5
.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夏日的午后,小明坐车去万达,转角处驶来一辆正在工作的除尘水雾车,水雾车后跟着一道美丽的“小彩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
______
现象;快到万达时,他看到万达大楼向阳的玻璃墙上,金光烁烁,这是光的
______
(
选填“镜面”或“漫”
)
反射造成的;下车后,看到公交站旁的树下布满了圆形的“光斑”,“光斑”的形成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沿
______
传播。
16
.
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
______
。水珠飞离水面后,做
______
(
选填“匀速”或“变速”
)
运动,最终在
______
力作用下都将下落。
17
.
2021
年东京奥运会中,铅球运动员巩立姣凭借最后一投,为中国田径队夺得首金。比赛中,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