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
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
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
第
Ⅰ
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
16
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是我国新石器时期不同地域遗址出土的龙形文化遗存。这印证了早期中华文化具有(
)
A.
同质性
B.
创新性
C.
连续性
D.
包容性
【答案】
A
【解析】据本题材料
“
辽河流域三星塔拉遗址玉龙(距今约
6500-5000
年)
”“
黄河流域陶寺遗址龙纹陶饰(距今约
4300-3900
年)
”“
长江流域凌家滩遗址玉龙(距今约
6500-5000
年)
”
概括得出结论是:在新石器时期中国不同地区的遗址出土的文物有及其相近的外形,这说明早期的中华文化具有同质性,
A
项正确;材料中的三个文物比较只能看出其具有相近的外形,无法体现出创新性,排除
B
项;材料出土的文物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方,不能形成前后相继的连续性,排除
C
项;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材料所给内容无法体现出包容性,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祭祀黄河。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经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黄河祭祀反映了(
)
A.
黄河流域的文明程度较高
B.
政治局势影响民间信仰崇拜
C.
祈求农业风调雨顺的愿望
D.
农耕社会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区域之一,而古代黄河的泛滥也会给人类文明带来破坏,所以古人对黄河的祭祀体现了农耕社会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D
项正确;对于黄河的祭祀恰恰说明黄河流域的文明程度不高,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影响黄河祭祀的因素,不能说明政治局势影响民间信仰崇拜,排除
B
项;古人对黄河进行祭祀并不全和农业生产有关,也包括经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因此并不是祈求农业风调雨顺的愿望,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
汉魏之际,西北边地出现大量坞堡建筑,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坞堡(
)
河北安平汉墓出土坞堡壁画复原图
A.
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B.
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
C.
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功能
D.
推动了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答案】
C
【解析】根据
“
坞堡内既有城垣内部的街
(历史试题试卷)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