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陈旭
麓
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
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2
.
“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
——
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
该事件反映了(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黄海海战
D
.廊坊阻击战
3
.据《粤海关志》载,
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广东省内的蔗糖大部分
汇聚于广州出口或转往内地。之后,粤东的
糖不再
经广州而是汇集于汕头出口外国或内地,汕头成为与广州并存的两大糖业销售中心。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
.广州外贸中心地位被汕头取
B
.东南沿海蔗糖的产销被官府控制
C
.西方糖商对广州经济失去信心
D
.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
.因太平天国蓄发、披发,清政府称其为
“
长毛贼
”
;又因太平军将士多来自两粤(即广东、广西),故清政府又称其为
“
粤匪
”“
粤贼
”
;
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规定:禁止沿用
“
粤贼
”
诸称,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从此,
“
太平天国
”“
太平军
”
等称谓写入
正史。这说明(
)
A
.历史评价总是欠缺公正
B
.时代背景和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C
.农民阶级有其深刻的局限性
D
.太平天国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5
.他是楚军的创立者,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他一手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和船政学堂,更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这位晚清名臣是(
)
A
.李鸿章
B
.左宗棠
C
.张之洞
D
.曾国藩
6
.蒋廷
黻
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道
“
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
”
他评述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7
.
1898
年,谢
缵
泰在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发表了著名的时局图(下),旁边有题词
“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
据此推测,谢
缵
泰旨在(
)
A
.反映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B
.指出列强在华的势力划分
C
.说明民族危机加剧,国民意识急需觉醒
D
.证实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费正清指出,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这更有效地证明,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改良的办法来使中国现代化,是绝无希望的。
1895
年的战败和雄心勃勃的计划在
18
98
年的彻底破产,第一次大大地促进了革命变革。费正清认为(
)
A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B
.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
.自上而下的改良没有历史价值
D
.戊戌变法失败加速了革命的发生
9
.
“
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
”
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10
.广东某中学历史老师正在复习八年级上册内容,下面是老师设计的年代尺,据此可知,当时复习的专题是(
)
A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11
.
1915
年末,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
年底,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17
年
7
月
1
日,张勋率领辫子军拥立溥仪复辟,
12
日,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逃入荷兰使馆,辫子军全部投降。上述材料表明(
)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溥仪深受普通民众欢迎
C
.中国封建制度已被根除
D
.法制观念基本得到普及
12
.下表是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导致该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
农户
1914—1918
年
减少
1500
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年
减少
2600
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年
增加
4900
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
年
增加
92
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
年
增加
5000
多万元
A
.列强在中国设厂
B
.农民起义
C
.军阀割据
D
.清政府黑暗统治
13
.
20
世纪初,残酷的现实让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为此(
)
A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B
.维新派实行戊戌变法
C
.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D
.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
14
.天津《益世报》在
5
月
5
日《山东问题之日益扩大》中详细描述了某日学生游行的各种细节
“
学生三千余人
”
、
“
高举白旗
”
、
“
与卖国贼拼命
”
、
“
被捕者十九人
”
、
“
又在大学开会
”
。该报刊描述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
15
.五四运动胜利后,不少知识分子走进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
解释分析广东东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