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苏州园林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
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认识其地位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1.积累
“
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
”
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说明顺序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空间顺序
、
时间顺序
和
逻辑顺序
三类。
空间顺序即
根据客观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依照
上下
、
左右
、
远近
、
内外
等次序来结构全文的说明顺序。介绍某种静态实体(如建筑物、工艺品等)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在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按
时间先后
介绍说明对象的说明顺序。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
由原因到结果
、
由主要到次要
、
由现象到本质
、
由条件到结论
的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的说明顺序。说明事物间的联系,介绍事物的性质、功用类文章往往采用这种说明顺序。
【微点拨】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亦称
“
苏州园林
”
,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 苏州素有
“
园林之城
”
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
“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
,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
—
1988),原名,字,江苏苏州人,
作
家、
教育
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倪焕之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散文集《西川集》和童话集《
稻草人
》等。此外,他还著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书中集中体现了他多年语文教学的精辟见解。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
百科知识
》1979年第4期。
第19课 苏州园林(学生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