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2025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docx

安徽省 2025年 格式: DOCX   30页   下载:1   时间:2025-06-25   浏览:24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5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docx 第1页
2025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docx 第2页
剩余28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5 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角动量守恒,其自转轴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恒定不变的南北方向,与其垂直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空间四向的观念,即产生于此。一开始,人们用目视太阳所在的方位,大致判断东西南北。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疏,要准确定出东西南北四向,需要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进行精确的测量。《考工记》一书最早明确记载了根据太阳的视运动,用立竿测影之法测定方向。但因所选时间是日刚出没之时,太阳光线很弱,导致表影模糊,观测者很难精准确定观测的结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西汉的《淮南子》则记载用三个表进行测向,并用眼睛直视太阳以取代对表影的观察。 元代的郭守敬利用测影定向原理,发明了“正方案”测量仪器。他不仅采用了多组观测的办法,而且还考虑了不同季节太阳赤纬变化。因此,他的测影定向结果非常好。现在河南的石圭观星台,就是郭守敬主持建造的。 1975 年,北京天文台用现代科学方法测定了石圭的取向,证实该石圭与当地子午线方位吻合得很好。这一事实表明,郭守敬对测影定向技术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为了测向方便,中国古人还发明了磁性指向装置,也就是指南针技术。古人何时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现在尚不清楚。不过,在战国时期的一些著作中,已经出现了“司南”这一名称,并且这些“司南”确实是用来判断方向的,但它们的结构、形状、运行原理等却未被记载下来。 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天然磁石的指向性,并据此制作了“指南勺”。但因指向效果不够理想,并未得到普遍使用。北宋时期,《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叫“指南鱼”的指向装置。它是以铁为原料、利用地磁场而采取的人工磁化方法。这使我们感到甚为惊异,当时的人们根本没有地磁场的概念,不知道地磁倾角的存在,甚至连地球观念也不够清晰。这种情况下,他们居然发明了非常科学的指南鱼,真是咄咄怪事。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则详细介绍了水浮法、指甲法、碗口法和丝悬法四种指南针的架设方法。“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磁化之后得到的针形指南装置,其退磁因子小,指向精度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水浮法的基础上,后世的设计者把漂浮指南针的水室体积缩小,并加以密封,于是诞生了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的水罗盘,这水罗盘一直沿用到 19 世纪晚期
2025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