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备战
2024
年中考化学模拟卷
0
2
(考试时间:
70
分钟
试卷满分:
70
分)
注意事项:
1
.本
试卷分第
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Ⅰ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
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Ⅱ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Na-23
Mg
-
24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5
分)
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火药爆炸
B
.瓷碗破碎
C
.食物腐败
D
.铁锅生锈
2
.下列图标中,在运输浓硫酸的罐车上需粘贴的是
(
)
A
.
B
.
C
.
D
.
3
.我国的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
)
A
.西汉素纱禅衣
B
.唐兽首玛瑙杯
C
.元代青花瓷瓶
D
.三星堆青铜面具
4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
,
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
)
A
.钙
B
.铁
C
.锌
D
.碘
5
.菜园中许多植物因缺乏氮、钾元素出现倒伏和叶色变黄现象。请选一种化肥进行改善
(
)
A
.
KNO
3
B
.
NH
4
H
2
PO
4
C
.
K
2
SO
4
D
.
CO(
NH
2
)
2
6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
.氧气
B
.高锰酸钾
C
.干冰
D
.过氧化氢溶液
7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
.煤
B
.石油
C
.乙醇
D
.天然气
8
.下列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
A
.
CO
2
B
.
O
2
C
.
H
2
D
.
N
2
9
.垃圾分类能推动绿色发展,矿泉水瓶、旧报纸应属于
(
)
A
.
厨余垃圾
B
.有害垃圾
C
.其他垃圾
D
.可回收物
10
.如图的简易净水器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的是
(
)
A
.小卵石
B
.石英砂
C
.活性炭
D
.蓬松棉
11
.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
)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
C
.大理石
D
.浓盐酸
12
.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
)
A
.生石灰
B
.石灰石
C
.食盐
D
.纯碱
13
.下列做法不符合
“
低碳生活
”
理念的是
(
)
A
.外出随手关灯
B
.减少使用塑料袋
C
.骑自行车出行
D
.夏天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14
.能闻到丁香花散发的香味,主要原因是
(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15
.下列氢气
(H
2
)
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难溶于水
B
.无色气体
C
.能燃烧
D
.密度比空气小
16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滴加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读取液体体积
17
.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
(
)
A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B
.面粉加工厂应标有
“
严禁烟火
”
字样或图标
C
.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D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18
.下列物质
pH
范围如下
,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
.柠檬汁
(2.0~3.0)
B
.西瓜汁
(5.0~6.0)
C
.胡萝卜汁
(6.0~7.0)
D
.鸡蛋清
(7.6~8.0)
19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
.用食醋清洗暖水瓶中的水垢
B
.盐酸
做工业
除锈剂
C
.熟石灰可用于粉刷墙壁
D
.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
20
.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鉴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两种无色气体的是
(
)
①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②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③
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气味
;
④
点燃,看能否燃烧
;
⑤
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
①②
B
.
③④
C
.
③⑤
D
.
①③
向
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
①-④
。完成下面小题。
21
.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
:
5
的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2
.
③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
A
.
23%
B
.
30%
C
.
35%
D
.
43%
23
.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4
.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
),其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
.丙和丁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乙
D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25
.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依据
②
中的现象,不能判断
①
中发生了反应的是
(
)
选项
①
中实验
②
中实验
及现象
A
H
2
O
2
溶液与
MnO
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
B
Na
2
CO
3
溶液与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CO
2
与
NaOH
溶液
试管中的水进入导管
D
大理石与稀盐酸
将燃着
北京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0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