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等三校
2024-2025
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三)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石器晚期的后段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聚落内整齐划一的居所安排逐渐减少,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建筑讲究的房屋,而普通居所的分布显得零乱分散。材料反映出大汶口遗址(
)
A.
出现了贫富分化
B.
建筑规划改变了居住环境
C.
出现了城市建筑
D.
是该时期文明的典型代表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汶口遗址出现一些规模较大、建筑讲究的房屋和普通的居所,表明该遗址居所出现等级差别,由此可知,大汶口遗址出现了贫富分化,
A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建筑规划,无法体现建筑规划改变了居住环境,排除
B
项;材料只涉及居所信息,无法根据材料判断是否出现了城市,排除
C
项;材料反映出大汶口遗址出现了贫富分化,材料没有体现是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如图为战国至汉武帝时期农牧界线变迁图,图中反映
的
变化(
)
A.
导致政治经济重心转移
B.
反映了政府重视经略边疆
C.
标志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农牧界线大幅度向北推进,反映出西汉政府重视经略边疆,南进的匈奴等游牧民族被击退,
B
项正确;据所学,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重心没有转移,排除
A
项;据所学,大一统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材料仅提及农牧界线,排除
C
项;北方少数民族的迁移在战国至汉武帝时期多为迫于生计,直到魏晋时期才推进封建化进程,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唐律规定:
“
奴婢比之资财
”
,
“
律比畜产
”
。宋代法律明确规定:
“
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及五年。
”
这反映出宋代(
)
A.
户籍制度功能发生变化
B.
赋役制度逐渐完善
C
.
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
D.
土地租佃关系发展
【答案】
C
【解析】据
“
(奴婢)律比畜产
”“
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及五年
”
等信息
【历史】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三)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