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25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河北省 格式: DOCX   17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8   浏览:14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25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25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5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河北省唐山市 2025 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礼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礼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濮阳西水坡大墓中的一些器物就有礼器的特征,距今五千多年前的良渚遗址墓葬出土的玉琮、玉璧、玉石钺等,稍晚一些的陶寺遗址大墓中出土的龙盘、鼍鼓、特磬等,都是比较典型的礼器,具备了三代礼制的雏形。这些礼器也成为考古学家判断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礼历史悠久,但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儒家认为,三代的礼乐既有沿袭也有变革, “ 郁郁乎文哉 ” 的周礼是周公在前人基础上所制定的。《礼记·明堂位》记载,武王崩,成王即位,周公代行天子之事, “ 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 。周公作为周初的最高统治者,借鉴夏、商两代礼法,加以损益,创制了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成为当时天下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周代礼文大备,礼制发展到了极其繁盛的地步,但是从春秋中后期开始则出现了 “ 礼坏乐崩 ” 的局面。对于这一转变,顾炎武曾经指出 “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 。这个说法影响很大,以至很多学者据此认为西周的礼制在春秋后期已经逐渐衰亡了。其实,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体来看,春秋战国之际的 “ 礼坏乐崩 ” 并不意味着礼的衰亡,这只是古礼发展过程中的转化,也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发展阶段上的一次转型。 一方面,周代的礼乐文明孕育出了诸子百家。礼乐文明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它经过了 “ 哲学的突破 ” ,散为诸子之学。儒家以礼乐为教,继承传统文化的因素最多。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可见老子也精通礼乐,老子的思想也有许多源于礼学。墨子曾 “ 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 ,后因反对礼的繁文缛节, “ 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 。但应该指出的是,墨子并不反对礼本身,在墨子看来,只要符合节用和义利原则,礼仍是不可缺少的。整体来看,诸子学说或直接或间接都与礼有关系。 另一方面,以儒家为主的诸子通过重新阐释礼乐思想进而延续了礼的传统。儒家通过对周礼的继承与深度阐释,从理论上论证了礼的价值与功能。首先,儒家继承了《诗经》 “ 人而无礼,胡不端死 ” 的遗教,认为礼是人禽之别的标准。孔子说: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这里的 “ 敬 ” 就是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25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