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截止到
2000
年,我国已发现的史前城址中绝大多数属于龙山文化时期,这些城址不同于普通聚落,而是地域性中心聚落,城墙的修建反映其防御强度不断增强。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
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形式
B.
建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
形成了早期国家的形态
D.
出现了早期的文明曙光
【答案】
D
【解析】题目中龙山文化时期、地域性中心聚落、城墙修建、防御强度加强等信息体现出当时即将迈入文明社会门槛,
D
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其是最早的城市,排除
A
项;题干中的材料并不能说明此时已经建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排除
B
项;早期国家形态的标志为阶级分化和强制性权力及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构的出现等,我国夏朝进入早期国家形态,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据记载,孙吴以前,扬州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公元
318
年,东晋元帝下令在扬州等地推广种麦
,
秋天播种
,
来年夏天收获
,“
继新故之交
,
于以周济
,
所益甚大
”
。此举(
)
A.
促进了游牧民族封建化
B.
促成了北方民众的南迁
C.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
提高了耕地使用的效率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
“
东晋元帝下令在扬州等地推广种麦
,
秋天播种
,
来年夏天收获
”“
继新故之交
,
于以周济
,
所益甚大
”
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在南方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动了稻麦复种的发展,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有利于提高耕地使用的效率,
D
项正确;东晋时期扬州地区主要为汉族,排除
A
项;北方民众南迁图推动了南方小麦种植,
B
项因果倒置,排除
B
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朝,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
晚唐诗人李频在《长安感怀》中说
“
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
”
,将诗人的压力表露无遗;王建《送薛蔓应举》中写到
“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
,则生动地反映了士人登科的社会现实。据此可知,科举制(
)
A.
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壁垒
B.
践行了四民平等思想
C.
注重士子文化才能的培养
D.
缓和了统治阶级矛盾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
“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
与
“
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允许士人通过考试获得功名和官职,不依赖于家族背景或财富。这确实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的壁垒,使得有才能但出身低微的人有机会上升,诗句强调了士人登科后家族地位的提升,这
【历史】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