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
:
B
绝密
★
启用前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
(
卷
)(
人教版
)
老师真诚地提醒你
:
1
.
本试卷共
6
页
,
满分
60
分
;
2
.
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
3
.
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
;
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
H
-
1
C
-
12
N
-
14
O
-16
Ca-40
第一部分
(
选择题共
18
分
)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一
、
选择题
(
共
9
小题
,
每小题
2
分
,
计
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
变化观是化学的基本观念之一
,
下列发生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
五谷酿酒
B
.
雕琢玉石
C
.
烧制陶瓷
D
.
面包发霉
2
.
“
改善环境质量
,
建设美丽陕西
”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
A
.
洗菜水用来浇花
,
节约淡水资源
B
.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
.
为了方便
,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
.
多用电子邮箱﹑微信等即时通讯
3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
塞紧橡胶塞
B
.
倾倒液体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熄灭酒精灯
4
.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
.
5
个硫原子
:
S
5
B
.
钠离子
:
Na
1+
C
.
氦气
:
He
2
D
.
锰元素的化合价
:
5
.
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
活性炭有吸附性
,
可用作除味剂
B
.
氧气具有可燃性
,
可用作燃料
C
.
石墨有导电性
,
可用作润滑剂
D
.
氮气是无色气体
,
可用作保护气
6
.
对乙酰氨基酚
(
C
8
H
9
NO
2
)
是一种退烧止痛药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对乙酰氨基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
对乙酰氨基酚由
8
个碳原子、
9
个氢原子、
1
个氦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C
.
对乙酰氨基酚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8
:
9
:
1
:
2
D
.
对乙酰氨基酚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7
.
如图是利用氨气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丙的化学式为
O
2
B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2
:
3
D
.
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
5
:
6
8
.
化学课程要培养核心素养。下列有关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
化学观念
: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
物理性质相似
B
.
科学思维
: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
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C
.
科学探究
: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
可比较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D
.
科学态度
:
植树造林有
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
是保护空气的有效途径之一
,
应多植树造林
9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甲烷和氢气
点燃,分别在火焰上上方罩干冷烧杯
B
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将燃着的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气体
将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D
区分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观察颜色
A
.
A B
.
B C
.
C D.D
第二部分
(
非选择题共
42
分
)
二
、
填空及简答题
(
共
6
小题
,
计
24
分
)
10
.(
3
公
)
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
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1)
吃海
产品、豆类、小米可以补锌。
这里的
“
锌
”
指的是
________
(
填
“
原子
”
、
“
离子
”
或
“
元素
”
)
。
(2)
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_
________________
。
(3)
每年春季
,
公园里
花
香
四
溢。从分子角度解释
“
花香四溢
”
的原因是
_
________________
。
11
.(
4
分
)
“
宏观
-
微观
-
符号
”
三
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如图为
铕
(
Eu
)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氧和氯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
)
铕
是一种重要的稀土资源
,
它属于
____
___
(
填
“
金属
”
或
“
非金属
”
)
元素。
(2)
铕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_
_______
。
(3)
氧元素和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_
不同。
(4)
已知氯化
铕
的化学式为
EuCl
3
,则相同价态的
铕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_
________
。
12
.(
4
分
)
我国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
“
碳中和
”
。
“
碳中和
”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CO
2
的排放量和吸收量基本相当。
(1)
“
碳
”
排放:过量排放
CO
2
,
可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
;为减少
CO
2
排放,作为中学生应具备责任担当,请写出一条具体做法: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碳
”
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
CO
2
。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_
吸收
CO
2
。
(3)
“
碳
”
利用:超临界
C
O
2
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
CO
2
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其具有可快速制冰、溶解能力强等很多优点。下列关于超临界
CO
2
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
填字母
)
。
A
陕西咸阳市永寿县仪井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