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期末
历史样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70
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
”
。在北京人遗址中,出土了不同类型的石器,北京人可以使用这些石器(
)
A
.狩猎采集
B
.人工取火
C
.从事农耕
D
.建筑房屋
2
.河
姆
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而半坡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习惯
B
.地理环境
C
.生产工具
D
.时代不同
3
.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
200
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
10%
,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
89%
。这表明(
)
A
.炎黄部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类
B
.华夏民族种类繁多
C
.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禅让制度确立发展
4
.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
与蚕从形象
吻合。由此可见(
)
A
.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
.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
.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
.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5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
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精神文明的表征是(
)
A
.甲骨文的应用
B
.磨制石器的推广
C
.制作精美礼器
D
.使用和保存火种
6
.周王朝对青铜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
簋
(
guǐ
)配合使用,鼎是奇数,
簋
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
簋
,诸侯为七鼎六
簋
,卿大夫为五鼎四
簋
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
.铁器的逐步推广
C
.分封制在逐步瓦解
D
.由游牧转入农耕
7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
800
多个诸侯国,到春秋初年还剩下
170
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就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据此可知(
)
A
.各国变法实力增强
B
.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
.诸侯争霸野心强烈
D
.分封制度彻底崩溃
8
.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广西平乐
河南辉县
长沙衡阳
辽宁抚顺
山西长治
铁器数量(件)
181
93
70
余
80
余
36
A
.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
.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
.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
.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9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家里有三个儿子: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去治理县城。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管仲改革之时
B
.周平王东迁之际
C
.商鞅变法
之后
D
.晋文公称霸之前
10
.复旦大学校训: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源自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
”
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
.《论语》
B
.《韩非子》
C
.《道德经》
D
.《孙子兵法》
11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
“
仁
”
、
“
信
”
,墨家主张
“
兼爱
”
,法家主张以
“
法
”
治
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
“
和谐
”
、
“
诚信
”
、
“
友善
”
、
“
法治
”
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照搬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是现代中国建设经验的总结
C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D
.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12
.一月(正月)古时本来叫
“
政月
”
,
秦朝为避始
皇名讳把
“
政月
”
改为
“
正月
”
,
“
正
”
字的读音也为
“
zhēng
”
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之一是(
)
A
.君权神授
B
.中央集权
C
.皇帝独尊
D
.皇位世袭
13
.下表是秦朝中央
“
三公
”
的职能及其他信息。表格中
③
处的官名应该是
官名
职掌
印绶
备注
①
常丞天子,助理万机
金印紫
绶
无
②
掌武事
金印紫
绶
或称国尉
③
掌副丞相
、监察
银印紫绶
位上卿
A
.丞相
B
.太尉
C
.皇帝
D
.御史大夫
14
.有学者认为:
“
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
”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
“
一大变
”
是指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
.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15
.《史记》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
“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
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又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
“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上述材料论述的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B
.秦二世而
亡根本
原因
C
.刘邦战胜项羽的过程
D
.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16
.《汉书
·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
“
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
。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严刑峻法
B
.休养生息
C
.盐铁官营
D
.重文轻武
17
.下图反映的是汉朝初期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对此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
.实施
“
推恩令
”
B
.推行郡国制
C
.实行盐铁专卖
D
.独尊儒术
18
.有人根据《汉书
•
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解释分析江苏镇江市丹徒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