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
2023-2024
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分,
12
小题,每题
2
分。)
1
.
40
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中国的腾飞证明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
A
.教育改革
B
.改革创新
C
.万众创新
D
.改革开放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以下事例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①
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选举
2021-2023
年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中国成功当选
②2021
年中国内地各省
GDP
总量居前两位的是广东、江苏
,
后两位是青海、西藏
,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③
小姜通过调查发现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④2022
年
“
五一
”
假期
,
我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646.8
亿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3
.
2023
年安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
3
万家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和改造。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数
字技术赋能企业、咨询机构和研究机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样做有利于(
)
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
提高我省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④
保持我省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下列对
“
公民参与
”
表述正确的是(
)
①
某市政府向城市给排水专
家咨询相关问题
——
民主管理
②
钱某参与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听证会
——
民主决策
③
孙某为解决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直接将广场音箱搬走
——
民主监督
④
李某参与某县人大代表换届投票活动
——
民主选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5
.
2023
年
3
月全国
“
两会
”
召开,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共商国是代表们就共促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改善问题提出
议案和建议;
“
部长通道
”“
代表通道
”
也如约开启,与媒体、大众零距离交流,亿万人民与盛会同频共振,这体现了(
)
①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
公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以下知识之间的关系,排列合理的是(
)
①
科学决策
②
广泛的公民参与
③
倾听民意,集中民智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①→②
D
.
②→③→①
7
.为了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促进本地转型发展,某地方政府问计于民,
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下列不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的是(
)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8
.人民网联合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等
20
家网络媒体和平台,共同发起
2019“
我向政府工作报告献一策
”
的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
A
.集中民智,促进政府民主科学决策
B
.与时俱进,扩大公民民主权利范围
C
.拓宽渠道,保障公民直接参与管理
D
.以民为本,解决群众所有关心问题
9
.
“
德润人心,法安天下。
”
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
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②
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而法律适用于大事情
③
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④
德治重教化作用,法治重规范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0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
“
小事
”
变成
“
易事
”
,公民应该( )
①
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②
强化监督检查,处罚乱放垃圾的行为
③
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④
养成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1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拯救保护。截至
2022
年
5
月,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
1864
只,朱鹮野外种群数量超过
6000
只,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
30
万只以上。这反映了( )
①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②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
③
我国敬畏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④
国家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保护者
A
.
②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③④
12
.《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明确了在引江济淮工程管理范围内六项禁止行为,如禁止擅自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禁止擅自从事经营性的养殖活动等
行为。这些规定(
)
①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
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
将彻底改善我省水域生态环境问题
④
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A
安徽滁州市全椒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