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
.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的“不平等条约”指(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
.
如图为近代前期某政权颁布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据此判定,该田契颁布的依据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3
.
历史人物手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表是晚清一位爱国军官在某次战争中的战斗手记节选。据此判断,该手记可直接用于研究( )
日期:清光绪二十年(农历甲午年)八月十八
8
时
舰队开始返航
11
时
西北海面出现敌舰
12
时
50
分
定远舰开炮,战斗开始
15
时
致远舰沉没
18
时
敌军撤退
A.
平壤战役
B.
黄海大战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4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等政论文章,此后,他还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由此可见,他极力呼吁(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共和
C.
救亡图存
D.
文学革命
5
.
《清议报》针对义和团运动发表时政评论:“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
⋯⋯
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置生死于不顾乎”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
C.
彰显农民大无畏爱国精神
D.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6
.
某校八年级开展“我最崇拜的革命历史人物”演讲,小敏整理了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1894
年创办兴中会
1905
年创办同盟会
1912
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
年发动二次革命
1924
年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创办黄埔军校
A.
邓世昌
B.
蔡元培
C.
陈独秀
D.
孙中山
7
.
《通海新报》
1919
年
5
月
21
日报道:“自学界风潮发现于北京、上海不久……南通各界学生皆愤然于国事之失败,医校乃首先招集各校,建议开学生会。十五日纺织、商业、中学、师范、农校派代表赴会公议。”据此判断,这场运动发生于( )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8
.
如图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油画《启航》,再现了会议代表们登上大船,准备启航的历史瞬间,画中乌云与光亮的鲜明对比,预示着中华民族自此走上了通往光明的道路。该画作展现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国民党一大
D.
中共七大
9
.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
朱德
B.
叶挺
C.
贺龙
D.
刘伯承
10
.
1929
年
12
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如图是当时的会址。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 )
A.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
D.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11
.
1935
年
5
月
20
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义举( )
A.
实现了战略转移
B.
纠正了错误主张
C.
挽救了中国革命
D.
传播了革命火种
12
.
“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上,全团战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
58
人,最终守住了阵地。”这场战役( )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
促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
展现出军民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
13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学校的老师们带领儿童自己动手开辟农场,开展种棉花、种玉米、植树、养蚕、喂猪等生产劳动。这表明边区劳动教育( )
A.
以锻炼儿童体魄为目的
B.
为正面战场提供有力支撑
C.
致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D.
为抗战和大生产建设服务
14
.
1945
年
8
月,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柳亚子所说“弥天大勇”是指毛泽东( )
A.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
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D.
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5
.
如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
16
.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发展是催生社会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2022-2023学年江苏南通市崇川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