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
2024-2025
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
分。
1
.
西周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1976
年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晚期
“史墙盘”
铭文,详细记载了微氏家族历代祖先辅佐周王的功绩,末句称
“子子孙孙,永宝用”。这些材料共同反映先秦时期(
)
①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②家族历史与王朝政治紧密相连
③通过礼器使用规范社会等级
④形成
“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
《后汉书
・
循吏列传》记载,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修治陂池,广拓土田”,同时“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并
“亲率吏士,教民耕种”。《四民月令》记载,汉代地方官常于春初
“劳农劝桑”,冬月
“课校农功”,还通过乡三老组织百姓学习儒家经典。这些材料可以佐证秦汉时期基层治理的哪些特点(
)
①
地方官员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
②
通过儒家思想教化强化社会伦理秩序
③
基层管理主要依靠宗族势力自治
④
建立了严密的户籍与赋役征收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
南宋淳熙年间,两浙路官府规定:“佃户种麦所得,不计入租课,满三年者官给种粮一石。”同时,江南地区出现“稻田务”等专门机构,推广“早稻收割后,即播种小麦”的耕作方式。这些举措直接推动了(
)
A.
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
B.
粮食作物结构的显著变化
C.
土地兼并现象的有效缓解
D.
海外贸易港口的快速兴起
4
.
辽东地区是明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区域,明朝在此地实施都司卫所制度,以军管方式统辖民政事务,同时依托屯田制保障物资供应,形成“寓兵于农”的治理体系。卫所不仅承担军事防御任务,还负责地方治安、户籍管理与农田开垦,这种军民合一的管理模式深刻影响了当地社会发展。结合所学,下列关于明代辽东地区治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开启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
②强化了明朝对东北地区的军事控制
③是加强地方基层治理的体现
④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社会经济的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
乾隆五十七年(
1792
年),清军击败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后,乾隆帝谕令:“朕俯念廓尔喀僻处荒徼,若将其土地人民全行占据,在天朝固无利可图,转致边衅日增。今既悔罪投诚,自当加恩收纳,永为属国。”这一决策体现了朝贡外交(
)
A.
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手段
B.
追求边疆稳定与和平的核心目标
C.
忽视藩属国的主权诉求
D.
完全排斥与西方殖民国家的交往
6
.
下
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