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座位
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
史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1. 考古发现,在距今约 7000 年姜寨遗址的公共墓地里,没有夫妻合葬墓,每个人都单独地按辈分高低、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顺序埋葬。这反映出
A. 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力状况
B.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 当时氏族聚落的社会风貌
D. 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
2. 汉武帝初平岭南时,其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 言语同异, 重译乃通,民如禽兽, 长幼无别”,后派官吏到岭南“教其耕犁,使之冠履; 为设媒官, 始知聘娶; 建立学校,导之经义”。 这些措施
A.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B.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
C.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 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
3. 陈寅恪认为,在北朝时代汉人与胡人的分别,“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 这凸显出当时
A.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 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C. 世家大族逐渐瓦解
D. 黄河流域走向统一
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4. 宋太宗派遣内侍八人携带诏书、金帛前往南海诸国,招谕各国来朝,博买香料、药材、犀角、象牙、龙脑。南宋统治者更加留意此事,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卑通货贿”。这反映出宋朝
A.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 抛弃厚往薄来的传统观念
C. 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D. 实行开放的海洋贸易政策
5. 图1为明代画家陈洪绶创作的《水浒叶子》(叶子即纸牌,也用于行酒)。此作品
A. 突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
B. 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
C. 彰显了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
D.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6. 洋务运动时期,来自顽固守旧派的攻击、抵制和反对往往以坚持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为说辞,在长期封闭、 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轰开的社会环境下,对主张学习西方的洋务派自然有着先声夺人的压力。材料可用以说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B. 维新运动兴起的必然
C. “中体西用”提出的背景
D. 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
7. 过去多数历史学者将袁世凯告密看作是戊戌政变的导火线,但随着新史料的发现,有些学者开始认为御史杨崇伊的密折或伊藤博文的觐见都可能是直接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因素。 由此可见
A. 历史解释必然具有时代性
B. 随时间推移历史真相更易被发掘
C. 史料的丰富影响历史认知
D. 研究方法会对历史结论产生影响
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
8. 表1 是1872——1922年中国民族纱厂厂主身份来源比较表(单位:人)。据此可知
表1
创办人身份
1872-1913 年
1914-1922 年
地主和官僚
26
17
买办
10
1
商人
5
35
工业资本家、银行家
4
技术、文教人员
2
A.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B. 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商业资本流入
C. 买办阶层逐渐走向消亡
D. 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
1931 年 8 月,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主席高敬亭发布布告,其中部分内容为“各地工农群众,赶快参加革命。实行抗租抗税,发动秋收斗争。消灭军阀混战,打倒地主豪绅。建立工农政府,快把地主田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 致力于废除土地私有制
B. 推动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C. 应对民族战争的新形势
D. 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解放军官兵连同随军家属等共计十万人,齐集黑龙江,在一片过去地图上都没有名字的荒原上建立了国营农场。经过军民数十年的努力,
昔日的荒原变成了“北大仓”。“北大仓”的形成
A. 反映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 属于三线建设的重要成果
C. 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D. 推动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11. 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的罗塞塔石碑足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语三种文字书写的; 孔雀帝国的阿育王在发布诏令时,也用到希腊语等多种语言。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明交流
B. 希腊语是古代世界通用语言
C. 奴隶制国家治理手段趋向一致
安徽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 (含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