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区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
期末检测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
.医疗急救常用到的气体是
A
.氢气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2
.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自然沉降
B
.过滤
C
.活性炭吸附
D
.杀菌消毒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4
.不同种元素
最
本质的区别是
A
.核外电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核内中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5
.下列图示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读取液体体积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液体的倾倒
D
.
氧气的验满
6
.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发生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
B
.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
“
釜底抽薪
”——
通过清除可燃物来灭火
7
.
“
醋酸视黄酯
”
是一种食品营养强化剂,化学式为
C
22
H
32
O
2
,下列对该物质描述错误
的是
A
.分子中含有
56
个原子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
D
.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11
:
16
8
.甲烷硫化氢催化重整新路线可高效制氢,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丙物质
是氧化物
B
.甲分子是由
5
个原子构成
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
.点燃
H
2
、
O
2
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
CO
、
O
2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10
.如图所示的四个
图象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①
水的电解
B
.
②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
③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
④
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
MnO
2
情况下产生
O
2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
3
小题,先在
A
、
B
、
C
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
D
处补充一个符合题
意的答案。)
11
.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石油
B.
风能
C.
酒精
D.
12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
B.Ar
C.F
D.
13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气体的集气瓶中
B
鉴别白酒和白醋
观察颜色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
4
小题)
14
.中国某研究团队受
“
弓弩
”
等结构启发,研制出一种名为
“
碳弹簧
”
的新型碳材料,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
(1)“
碳弹簧
”
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2)CoFe
2
O
4
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已知
CoFe
2
O
4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则钴
(Co)
元素的化合价为
。钻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上图,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3)
发射外太空探测设备最理想的燃料是液态氢。实验室可通
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15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
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氧
(
填
“
元素
”
或
“
原子
”)
组成的。
(2)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于
1983
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其中相对原子质量确定为
152
的
铕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63
,则
铕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3)
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
填数字
)
种。
②
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填元素符号
)
。
③
由镁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6
.如图是以
“
磷的燃烧
”
为主题的三组实验。
(1)
实验
一
: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
;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小于
的原因可能是
。
(2)
实验二: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
(
选填
“
有
”
或
“
无
”)
影响,该反应
(
选填
“
遵循
”
解释分析江西赣州市赣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