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八年级历史质量调研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
6
页,
25
题。全卷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导致下图所示清朝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
中英签订《北京条约》
C.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D.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
2.
用年代尺梳理历史线索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图示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其中
“
?
”
处应为
( )
A.
割香港岛、赔款
2100
万银元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北方百万领土
C.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D.
增开重庆、沙市等为商埠
3.
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
A.
学习西方治国
B.
实行君主专制
C.
平均分配土地
D.
实现男女平等
4.
《人民日报》曾评价:在某战役中,冯子材以近
70
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该战争是
( )
A.
鸦片战争
B.
中日甲午战争
C.
中法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
1894
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
”
这说明,
“
1894
年的那场大败
”
( )
A.
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
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
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6.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下表)。
“
新的高度
”
体现的是
( )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
“
公车上书
”
,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
《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A.
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
推动民主共和传播
C.
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7.
“
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
”
这一条约
( )
A.
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
使清政府沦为
“
洋人的朝廷
”
8.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
A.
师夷长技
B.
维新变法
C.
三民主义
D.
实业救国
9.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
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
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
.
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10.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下图是
1918
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
,该作品
( )
A.
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
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
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
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11.
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
A.
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
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
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12.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下面示意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 )
A.
农民罢耕
B.
教师罢教
C.
工人罢工
D.
士兵起义
13.
制作时间轴是初中学生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根据下列时间轴所探究的主题推断,问号
“
?
”
处对应的是
( )
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14.
小茗同学观看纪录片《激荡年代:誓师北伐》,从中了解到孙中山曾经创办一所学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这所学校是
( )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15.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
“
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
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
这些
“
红色区域
”
是指
( )
A.
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国统区
C.
敌后抗日根据地
D.
解放区
16
.
“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
左
’
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
该材料叙述的会议是
( )
A.
河南信阳市平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