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考地理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9
小题,共
24
分。
2022
年
11
月
30
日
7
时
33
分,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在“天宫”胜利会师,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留下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读图完成各小题。
1
.
两个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甲、丁之间
2
.
这一天,南阳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昼夜等长
D.
无法判断
3
.
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
上海比郑州每天先看到日出
B.
太阳每天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C.
中午操场上旗杆影子冬长夏短
D.
北京每
24
小时昼夜更替一次
某中学研学小组到郊外开展研学活动,如图是研学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4
.
沿索道从
A
山峰到丙村的垂直落差为( )
A.
600
米
-650
米
B.
650
米
-750
米
C.
350
米
-1050
米
D.
350
米
-450
米
5
.
同学们为①、②、③、④四地的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
A.
①地建露营地看星光
B.
②地开展急速漂流
C.
③地建观景台看日出东方
D.
④地开发攀岩项目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
20
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如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图,完成各小题。
6
.
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
→
乙、乙
→
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A.
海陆、纬度
B.
土壤、纬度
C.
纬度、地形
D.
地形、海陆
7
.
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技术是( )
A.
麦种培育
B.
无人播种
C.
智能收割
D.
粮食储运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如图为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8
.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
A.
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B.
水陆交通便利,依托港口资源,有利于发展临海经济和海洋经济
C.
高校众多,人才聚集,科技水平高
D.
矿产和淡水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9
.
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下列哪项产业属于其发展的优势产业( )
A.
丝绸制造业
B.
汽车制造业
C.
茶叶加工业
D.
白砂糖制造业
10
.
环渤海高铁是我国高铁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有助于建立环渤海经济圈内快速、高效、便捷的交通联系。下列哪项属于环渤海高铁的建设意义( )
A.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才集聚
C.
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大粮食出口
D.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
2023
年
2
月
24
日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以下简称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释中方的有关基本立场主张。读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图,完成各小题。
11
.
很多同学对乌克兰这个国家并不了解,如果想要查找乌克兰这个国家的位置,可以查阅( )
A.
世界地形图
B.
世界气候图
C.
中国政区图
D.
世界政区图
12
.
关于乌克兰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东半球
②位于北温带
③位于高纬度
④位于北美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
关于乌克兰的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
交通便利
D.
水能资源丰富
14
.
2018
年
4
月以来,我国空军连续多次出动战机绕飞祖国宝岛,丈量祖国大好河山,锤炼提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如图为空军绕飞宝岛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22
、
23
题。
战机绕飞祖国宝岛,宣示台湾( )
A.
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B.
是我国第一大岛
C.
自然资源丰富
D.
海域面积辽阔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年
6
~
10
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
4
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库”。如图为埃及部分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图,根据材料完成各小题。
15
.
尼罗河定期泛滥,是因为其上游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6
.
推测该地区每年“播种季”的月份是( )
A.
3
~
6
月
B.
5
~
9
月
C.
7
~
10
月
D.
11
月~次年
2
月
17
.
结合其经济作物生产特点,埃及可发展的工业部门为( )
A.
汽车制造
B.
纺织服装
C.
钢铁冶炼
D.
煤炭开采
2022
年
6
月
20
日,郑渝高铁(郑州—重庆)全线开通运营。全长
1068
千米,耗时近
10
年。如图为“郑渝高铁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8
.
郑渝高铁建设长达十年,主要是因为( )
①线路长,工程量大
②沿线气温低,施工时间短
③经过神农架、三峡等环境敏感区,生态保护要求高
④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
郑渝高铁通车运行将会( )
A.
促使重庆人口
2023年河南南阳市油田中考地理二模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