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安徽省明光市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
.
春秋以后,氏族组织凝聚力下降,随着体制变革,国境之内的人们消除氏族身份的间隔,逐渐成为国家编户之民。这一变化( )
A.
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
B.
加速了诸侯国变法改革
C.
导致各诸侯国征伐不断
D.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
.
时间换算从此,大一统成为维系以后朝代合法性的基础,不论政权更替或外来入侵,国家不能散、民族不能分,始终是统治者和民众为之奋斗的目标。材料中的“大一统”始于
( )
A.
公元前
2
世纪前期
B.
公元前
2
世纪后期
C.
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D.
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3
.
隋末“拥有万户的城市空空荡荡,千里之内没有烟火”。唐代贞观年间出现了“商旅、行旅在野外停宿,没有盗贼侵扰;连续几年农业丰收”的景象。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隋文帝编订户籍、发展经济
B.
武则天重视生产
C.
唐太宗以民为本、发展生产
D.
唐玄宗励精图治
4
.
对比下图中宋代和元代的交通路线可知( )
A.
政治环境影响交通建设
B.
宋代对外交往范围超过元代
C.
宋代对外交通海陆并举
D.
宋代交通建设加强民族交融
5
.
《万国公报》中“当今之世,欲谋富国之法,要贵乎审时度势,酌古准今,则效西法以善于变通而已”;《时务报》中“率以变法图存为宗旨……渐知改革政体之不可缓”。二者共同强调了( )
A.
引进西方技术的紧迫性
B.
抗击侵略的必要性
C.
必须解放民众思想观念
D.
变法顺应历史潮流
6
.
黄埔军校新生调查表中有“何以要入本校”一栏,陈赓的回答是“锻炼一个有革命精神的军人来为主义牺牲”,杨其纲写道“欲挽救中国民族之衰微、民权之旁落、民生之凋敝”。这反映了黄埔学子( )
A.
救国救民的爱国初心
B.
立志推翻封建统治
C.
抵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D.
积极传播平等思想
7
.
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
150
多万人;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材料表明中国抗战( )
A.
为民族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B.
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D.
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8
.
以下是《良友》画报上发表的两幅关于上海的漫画。这反映了近代上海( )
A.
自由平等风尚流行
B.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C.
社会发展新旧并呈
D.
娱乐发展的不平衡
9
.
从
1840
年到
1949
年,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