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化学科期中考试卷
(J)
说明:答案要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
1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夏天,放置半天的饭菜变酸
B
.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C
.秋天,铁路上铁轨的对接处与夏季相比间隔变大
D
.冬天,玻璃窗上凝结出漂亮的冰花
2
.
“
绿色化学
”
是
21
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你认为下列不符合
“
绿色化学
”
的是
A
.对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B
.推广可重复利用的布袋代替塑料袋
C
.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
.研究生产过程的
“
零排放
”
3
.试管是最常用的化学仪器。下列试管的使用中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固体
B
.塞紧胶塞
C
.振荡液体
D
.加热液体
4
.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图所示的
a
、
b
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
.
a
熄灭、
b
变旺
B
.
a
更旺、
b
熄灭
C
.
a
、
b
都变旺
D
.
a
正常燃烧、
b
熄灭
5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海绵能吸水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6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致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 )
A
.
连续均匀放出气泡时就收集
B
.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
C
.
集气瓶中水没有装满
D
.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7
.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8
、中子数为
8
,核外电子数为
8
B
.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
6
个电子
C
.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
个电子
8
.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A
.肯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一种单质
C
.可能是化合物
D
.可能是混合物
9
.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占比不足总量的
1%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节水龙头
B
.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
C
.用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D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10
.下列是汽车尾气处于过程中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该反应中最后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该反应中
原子发生了改变
11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先仰视读出液体为
30mL
,该同学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其体积为
10mL
,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大于
20
mL
B
.
20
mL
C
.小于
20
mL
D
.无法判断
12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矿泉水、氧化镁、空气
B
.冰水共存物、食盐水、氮气
C
.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液态氧
D
.水银,氧化镁、氢气
13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根据颜色不同,可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B
归纳法
氧气、水、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则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推理法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D
分类法
根据物质中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A
.
A
B
.
B
C
.
C
D
.
D
14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
.铁丝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C
.加热氯酸钾和
二氧锰的
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D
.红磷在密闭的空气中燃烧
二、填空题。
(16
题
8
分,
17
题
8
分,共
16
分
)
16
.
“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
”
是化学思维方法。
(1)
从宏观知微观
(“
见著知微
”)
。
①
氯化钠是由
和
(
填写微粒的符号,下同
)
构成,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
由构成的;
②50mL
水与
50mL
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
100mL
,微观解释为:
。
(2)
从微观知宏观
(“
见微知著
”)
微粒
A
、
B
、
C
、
D
、
E
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填编号,下同
)
,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属于阳离子的是
。
17
.为了探究
“
水的净化
”
过程,某实验小组从长江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
水样呈
黄色,有异味
B
、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
下处理:
(1)
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
填操作
名称
)
除去固体小颗粒。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和烧杯。小组经过该操作处理后,
水样仍
浑浊,其原因可能
广东汕头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