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2024
学年度第
一
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九年级化学科试题
说明
:
1
、本卷满分为
100
分
,
考试时间
60
分钟。试题卷共
8
页
,
答卷共
2
页。
2
、请同学们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作答
:
不准
使用其它
颜色字迹笔和涂改波。不按要求作答不得分。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
H-
1
C-12
N
-
14
O-16
Mg-24
C
a
-40
Zn-65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
15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
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为国家颁布的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
,
易拉罐和
废弃
的塑料瓶属
于
A.
B.
C.
D
.
2.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天宫课堂
”
结合载人飞行任务
,
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
,
由中国航天员担任
“
太空教师
”
,
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
,
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
天宫课堂
”
逐渐成为中国太空科普的国家品牌
,
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四期。回答
3-4
题
:
3.2022
年
10
月
12
日天宫课堂
“
第三课
”
开播
,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展示了一些在
“
神舟十四号
”
里的生活细节。下列细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
,
密封袋变瘪
B.
天宫二号里栽培的生菜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天长大
C.
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
,
吸附有异味的气体
D.
压缩吃剩下的食物
,
使食物的体积变小
4.2021
年
12
月
9
日
,
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
“
锆金属熔化与凝固
”
实验。图
1
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锆原子的质子数为
40
B.
锆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C.
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1.22
D.
锆原子在化学反
应中容易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
5.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
,
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B.
碳单质用于冶炼金属
,
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
C.
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
,
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
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6.
“
宏微结合
”
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
——
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B.
钠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不同
——
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
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7.
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经常用到水。如图
2
中甲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
乙是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2
甲中活性炭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B.
图
2
甲中水流下进上出是为了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C.
图
2
乙中烧杯内水的作用是密封
D.
图
2
乙经过蒸馏后的水仍然是硬水
8.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
,
正确的是
A.
“
真金不怕火炼
”
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B.
电线一般用铜制
,
而不用银制
,
是因为铜的
导电性比银好
C.
铁制品生锈产生的红色铁锈是
一
种疏松多孔的物质
,
主要成分是
Fe
3
O
4
D.
在日常生活中
,
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
,
而是它们的合金
9.
下列关于数字
“
2
”
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H
2
CO
3
表示碳酸含有
2
个氢原子
B.
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C.2N
表示
2
个氮原子
D.
表示
1
个硫酸根离子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
10.
《本草纲目》记载
:
“
三七近时始出
,
南人军中
,
用为金疮要药
,
云有奇功
”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抗氧化、调节免疫
.
安神的作用
,
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
(C
5
H
8
N
2
O
5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
5
:
8
:
2
:
5
C.
田七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一个田七氨酸分子由
5
个碳原子、
8
个氢原子、
2
个氮原子和
5
个氧原子构成
11.
铕
(Eu)
是一种稀土元素
,
它的氧化物
(Eu
2
O
3
)
可用于制超导体合金薄膜。
Eu
2
O
3
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1
B.
+
2
C.
+
3
D.
+
4
12.
绿色低碳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课题。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中的反应微观示意图
3
如下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方框内的物质都是混合物
B.
反应后小框内补充的微粒为
“
”
C.
一氧化碳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D.
两种反应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
1
:
2
13.
碳和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
4
所示
,
“
→
”
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
CO
2
→
CO
吸收热量
B.
反应
CaCO
3
→
CO
2
,
一
定是分解反应
C.
反应
C
→
CO
2
,
一
定是
C
的燃烧
D.
反应
H
2
CO
3
→CO
2
,
一定需要加热
14.
为探究
“
影响锌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
"
,
关于下列实验设计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
①
实验
②
实验
③
A.
对比实验
①
和
②
,
可研究酸的种类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
广东潮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