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三试卷 高三语文下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含参考答案 2023年 2022年 吉林省 吉林市 格式: DOCX   18页   下载:44   时间:2024-03-22   浏览:20538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第1页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第2页
剩余17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吉林市普通高中 2022-2023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5 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作为百年党史的一部分,中国对外援助自 1950 年以来,历经 70 余年风雨,已向 160 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数千个成套和物资援助项目,开展上万个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培训各类人员 40 多万人次。从坦赞铁路到喀喇昆仑公路,从杂交水稻到菌草,从青蒿素到新冠肺炎疫苗,中国援助不仅有力推动全球发展车轮滚滚向前,也生动诠释了大党大国的担当。 中国援外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既积极促进受援国民生改善、经济发展,也为我国发展、人民幸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促进贸易投资、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路径。中国援建的大批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等项目,推动受援国发展能力提升,激发了其对华贸易增长,带动了大量中国企业、品牌、产品、技术 “ 走出去 ”“ 扎下根 ” ,国际市场得到拓展,产供链更加强韧。中国援助带动数倍社会融资投入,助力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建设。中国帮助建设的中老铁路迄今已发送货物 500 余万吨,其中跨境货物 80 余万吨,中国已有 30 个省区市开行跨境货运列车,货物涵盖 2000 余种商品。万象至昆明运输成本下降 40 % -50 %,为区域物流保通发挥特殊作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立足国家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中国援外 “ 授人以鱼 ” 更 “ 授人以渔 ” ,对接发展中国家国情与发展意愿,广泛开展智援,分享符合受援国需要的治国理政经验,减贫、反腐等中国经验赢得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同与支持, “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 ” 的阿拉伯古谚成为新时尚。 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援外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中国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的新的伟大贡献 . 习近平主席在 6 月 24 日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期间,宣布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 “ 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 ” 。这些援外重大成果,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50 余年前,中国被发展中国家 “ 抬进了联合国 ” . 50 余年后,美西方一些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借涉疆、涉港问题对中国无端攻击,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样为中国仗义执言。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中国援外是南南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 “ 滴水之思,涌泉相报 ” 是朋友间的理念圭臬。近期,中国第一时间向阿富汗、汤加、乌克兰等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 30 多个亚非拉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民众。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每每雪中送炭,回馈中国的出手相助。汶川地震后,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提供资金或物资援助。新冠肺炎疫情初期,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各类援助。 “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 ,中国开展援外的无私之举, 赢得了不断壮大的全球 “ 朋友圈 ” 。 中国援外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国援外既是利他的,又是互利的。利他,就是以义为先,不求回报,真心实意帮助对方实现自主发展。不利他坚决不做,只利己坚决不为。互利,就是以利他为先,实现 “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提高彼此的利他能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利他与互利是相通共融的,对象是可以转化的。中国援外助力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发展又使中国援外有了更大更有效的投入,可以更好地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也顺应援外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的历史趋势。 中国援外坚持相互尊重、平等自愿。援外不是大国博弈的竞技场,而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 . 一些国家的个别政客和媒体将中国援外炒作为 “ 搞利益置换 ” 、推行 “ 新殖民主义 ” ,甚至将中国抗疫援助污蔑为搞 “ 疫苗外交 ”“ 在联合国拉票 ” 。实际上,和一些国家将援助附加政治条件、强调援助的所谓 “ 民主 ” 属性的做法不同,中国援外坚持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以受援国欢迎不欢迎、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干涉内政,从不强人所难,从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从不要求受援国选边站队。正是中国援外的尊重、平等特质,使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形象深入人心,欧洲《现代外交》杂志批判一些国家将援助视为富国对穷国的施舍,称赞中国将受援国视为平等伙伴而非盟友的做法。 中国援外始终坚持中国特色,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含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