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
2025
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
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的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夏朝建立至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历经数千年,并随着
20
多个朝代的盛衰更替和社会制度的演变而不断发展。这种完整一贯的历史延续,培育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锤炼了民众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勇于抵御外患的尚武精神。
边防、海防建设是我国古代国防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的。为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一是下令禁海,二是在沿海的主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所城为骨干,以堡、寨、墩、烽堠与障碍物相结合的防御工程体系,有效地抗击了倭寇的侵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统治者和军事家就已经认识到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提出
“
国不富
”
则无称雄之本,
“
兵不强
”
则无争霸之力,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尤重耕战,强调富国强兵。秦始皇之所以能吞并六国一统帝业,就和秦国推行富国强兵思想有直接关系。后世各朝代的统治者都采取一系列政策,努力把发展生产与加强国防建设统一起来。
(摘编自王向方、李望一《大学生军事教程》)
材料二:
作为河西走廊的西端出入口,嘉峪关所在的位置南北两山对峙,中间的隘谷宽不到
15
公里,形成一个
“
瓶口
”
,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明代初年,征虏大将冯胜选择此处天险,筑关以守,嘉峪关自此诞生。此后逐步修建了关楼等建筑,并日益完善。
嘉峪关的地理形势优越。关南的祁连山峻极于天,源出祁连山的讨赖河河水灌溉着嘉峪关、酒泉一带的农田,为军队提供给养;关北的合黎山、马鬃山附近有平坦的沙碛草原;关城屹立广漠,对外居高临下,便于观察敌情、控制敌军,对内地势平坦,便于输送物资,使关防无后顾之忧。
然而,在崇山大漠之间防御西域敌兵入侵,仅靠一关防守还不够。明嘉靖年间,朝廷在嘉峪关周边建筑起一道长
30
余里的长城,南起祁连山支脉文殊山脚下讨赖河北岸的悬崖边,北接黑山峭壁间的石关峡,中间联结嘉峪关,因关城北向的延伸部分,筑于陡峭的黑山山脊之上,坡度高达
45
度,又高又陡,上面的台阶仿佛垂直悬挂在山上的手臂,被称为
“
悬臂长城
”
。明万历年间,嘉峪关的防御设施逐步完善和巩固,形成西南、西北、东北三面为半圆形的坚固防御阵地。
嘉峪关的完整防御体系,除了嘉峪关和长城外,还包
(语文试题试卷)辽宁省大连市2025届高三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