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河南息县初中八年级
2023
—
2024
学年度上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学科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8
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2.
闭卷考试,禁止查阅参考资料。请独立答题,禁止交流。
3.
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0
小题,
20
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最终屈服和英国既定战争目的的完全实现而告结束,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产生。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之一是(
)
A.
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运动兴起
B.
刺激先进人物开始开眼看世界
C.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D.
中国丧失了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2.
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想要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
A.
原因
B.
经过
C.
结果
D.
影响
3.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的著作是(
)
A
B
C
D
4.
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5.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谭嗣同
6.1915
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写道:以吾国近事证之:日本勃兴,以促吾革命维新之局。领导“维新之局”的有(
)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李大钊
7.20
世纪初,北京陆续修建了英、法、德、俄等
10
国的使馆和兵营,以及银行、洋行、医院、饭店等
10
多种外国建筑。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8.
时间轴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知识。下面时间轴反映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9.
有学者指出,
1840
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的共同目的是(
)
A.
救亡图存
B.
巩固清朝统治
C.
向西方学习
D.
发展资本主义
10.1912
年
1
月
1
日,在“共和万岁”的一片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这一事件宣告了(
)
A.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
D.
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实现
11.
利用课本目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下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下列作为第三单元标题恰当的是(
)
第三单元
_____________
第
8
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40
第
9
课
辛亥革命…………………………………………
44
第
10
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48
第
11
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52
A.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2.
康有为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中提到:“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学生发扬义愤”的情景出现在(
)
A.
洋务运动期间
B.
戊戌变法期间
C.
五四运动期间
D.
新文化运动期间
13.
观察下图,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红军长征
D.
七七事变
14.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回顾历史,“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
”处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
C.
北伐军胜利进军
D.
开辟井冈山道路
15.
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光辉典范,这是因为遵义会议(
)
A.
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
B.
制定了最低纲领
C.
纠正了“左”的错误
D.
通过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16.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如下学习资源。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爱国影片《虎门销烟》
邓世昌人物扫描
义和团运动相关图片
国共抗战战役汇总
A.
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B.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
C.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
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17.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政策。抗战胜利后,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变化的依据是(
)
A.
打倒军阀的任务
B.
国共关系的变化
C.
联合抗日的需要
D.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8.
老照片能从一个侧面见证历史的变迁。下面两幅老照片有助于我
河南信阳市息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