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江苏省苏州市八校高考历史第三次适应性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
分。
1
.
陶寺古城遗址距今约
4300-4000
年,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和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陶鼓、玉钺等器物,小型墓葬却没有随葬品,还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迹。这表明当时( )
A.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B.
已出现了早期国家
C.
部落之间联系紧密
D.
不同地区间交流频繁
2
.
汉文帝十二年下诏: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
……
并遣谒者赐帛给三老、孝者、悌者、力田、廉吏等。这能反映当时( )
A.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B.
以孝廉为标准选拔官员
C.
重视三老对基层教化的作用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3
.
宋代城市的官营住房中供学校出租的房屋称作
“
房廊
”
,如青州州学
“
傍学作屋百二十间,岁入于学钱三十一万
”
。
“
房廊钱
”
充作教育经费,地方政府不得私自挪用,赁者不得拖欠租课。
“
房廊钱
”
的存在体现了( )
A.
私学办学经费得到保障
B
.
公共财政管理的实践
C.
政府规范管理民间租赁
D.
科举向全社会的开放
4
.
图为某学者绘制的元代的多元型帝国构造模式示意图关于元代的多元型帝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行省制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
宣政院管理西域地区
C.
云南等地实行羁縻政策
D.
因俗而治下各民族平等
5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说,
“
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
……”
他指出,西北方有广阔荒地弃而不耕;而京师和军队需要的粮食却要从长江下游启运,耗费惊人,因此要在北方搞屯垦和水利。这说明徐光启( )
A.
总结水田耕作的经验
B.
主张中西文化的会通
C.
提倡备荒救灾的思想
D.
结合屯田垦荒与安边保民
6
.
1876
年,李圭代表清政府赴美参加博览会。他回国后写成著作《环游地球新录》,指出
“
澳大利亚产金极旺
”
,谈到保护华入,
“
如澳大利亚、马六甲
……
各岛;诸华大虽尚未闻有他故,亦恐未必能久安无事
……”
,这反映了( )
A.
志士仁人开眼看世界
B.
清政府保护华人的努力
C.
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实践
D.
其意在开阔视野利国利民
7
.
晚清交通立法兴起,如轮运直接援用各国行船免碰章程,铁路立法多参考他国,还直接将
条约
“
内化
”
为国内立法,如铁路方面各路巡警章程规定特别保护洋人及其行李,而轮运方面又对小民之船加以一定的照顾。由此可知晚清( )
A.
开始学习西方立法
B.
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利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八校高考历史第三次适应性试卷-普通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