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初三试卷 初三化学上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江苏南京A卷)(含参考解析)

同步检测 期末试卷 2024年 江苏省 南京市 格式: DOCX   25页   下载:0   时间:2024-01-14   浏览:41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江苏南京A卷)(含参考解析) 第1页
剩余24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江苏南京 2023~2024 学年 度 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A 卷 ) 化 学 (本卷共 21 小题,满分 8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 H - 1 C - 12 N - 14 O - 16 P - 31 C1 - 35 . 5 Ca - 40 Fe - 56 Zn - 65 A 卷(共 3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 通常状况下,颜色呈黄色的金属单质的是 ( ) A. 铜 B. 硫 C. 黄铜 D. 金 2 . 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 A. 冰块 B. 乙醇 C. 面粉 D. 花生油 3.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 A .消毒酒精、氯化钠、铁 B .海水、氯酸钾、金刚石 C . 84 消毒液、二氧化硫、氧气 D .冰水混合物、氧化铜、水银 4. 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书写确的是 ( ) A. 石墨 ——C 60 B. 酒精 ——C 2 H 4 OH C. 干冰 ——H 2 O D. 铁锈 ——Fe 2 O 3 · x H 2 O 5 .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淬火后的钢针不能弯曲 B. 用汽油可以乳化油污将其除去 C. 铁制品表面涂 “ 银粉 ”( 铝粉 ) ,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 钢的延展性优于生铁,是因为其含碳量高于生铁的含碳量 6 . 氮化镓可用作制芯片材料。如图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 镓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7 B. 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 C. 图中 x=18 D. 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31 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硬水通过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可变为软水 B. 纯铜的硬度大于黄铜 C.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D.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8. 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验证 CO 2 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B. 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C. 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D. 验证氧化钙和水反应 9. 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 Cu 2 (OH) 2 CO 3 作出 猜想 : 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 , 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 “ 必须有二氧化碳 ”, 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 A. 甲和乙 B. 丙和丁 C. 乙和丁 D. 甲和丁 10. 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KNO 3 的溶解度等于 NaCl 的溶解度 B. t 1 ℃ 时, 100gKNO 3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 20g C. t 2 ℃ 时,将 NaCl 和 KNO 3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 1 ℃ ,析出晶体的质量 KNO 3 多 D. t 1 ℃ 时,将等质量的 KNO 3 和 NaCl 固体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 KNO 3 大 11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A. A B. B C. C D. D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 A. CO 2 ( CO ) —— 点燃 B. CaO ( CaCO 3 ) —— 加水溶解,过滤 C. Cu( NO 3 ) 2 溶液( AgNO 3 ) —— 加入少量铜粉,过滤 D. 银粉( Zn )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13 .将一定质量 甲醇( CH 3 OH )和氧气( O 2 )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 物质 CH 3 OH O 2 H 2 O CO 2 X 反应前质量 /g m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10.8 8.8 n A . m>n B . X 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 . 无法判断 X 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 . 生成物中 C 、 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 ∶ 1 14 . 为探究 CuO 和 C 反应的最佳质量比(忽略其它副反应),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一所示装置,取 CuO 和 C 的混合物 17.2g ,按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以下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 ①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反应己经结束 ②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③ 该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④ 反应前后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 ⑤ CuO 和 C 的最佳质量比对应图二中的 b 点 ⑥ a 点时,反应消耗的 C 的质量为 9.2g , CuO 的质量为 8g ⑦ c 点对应的原固体中 CuO 和 C 的质量分别为 17.2g 、 0g A . ③⑤⑦ B . ④③⑥ C . ①④⑥ D . ①③④⑦ 15 . 向 200.0gAgNO 3 溶液中加入 mgAl 和 Cu 的混合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32.4g 固体。向滤液中再次插入洁净光亮的细铜丝,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 的值可能为 8.0 B. 向过滤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气体生成 C. 滤液的质量为 167.6g D. 原 AgNO 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5.5%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20 分) 16.(13 分 )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江苏南京A卷)(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
专注试题资源,助力高效备考 - 精准试题,为知识测评赋能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