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24届九年级
(
上
)第二次
月
考
学业质量检测
化学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8分)
1.国庆大假出游,随处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下列小镇民间工艺制作与生产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编织凉帽
B.
手工剪纸
C.
绘制糖画
D.
酿造米酒
2.2022 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环保部门加大了对奥运场馆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下列物质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
B.臭氧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3.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N
2
约占78%,O
2
约占21%
B.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
C.空气是混合物,组成空气的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D.大自然有自净能力,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空气的成分仍能保持不变
4.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海水
B.稀有气体、铁粉
C.四氧化三铁、澄清石灰水
D.冰水共存物、液态氧
5.规范安全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8毫升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A.A
B.B
C.C
D.D
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且叙述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氮气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火箭发射的燃料
D.氦气代替氢气充灌大型飞艇,是利用氦气的密度比氢气更小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各项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明同学做“硫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记录的现象为:硫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硫
B.小红同学认为在“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中,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的证据是: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
C.小刚做“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防止木炭熄灭,点燃后立即迅速伸入瓶底
D.小芳同学在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当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了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8.氧化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没有涉及氧化反应的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用粮食酿酒和酿醋
C.农家肥料的腐熟
D.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做饭
9.火是文明的起源。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磺、KClO
3
、MnO
2
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火柴头在火柴盒上摩擦会产生热量
C.MnO
2
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D.KClO
3
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10.小洁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收集了一瓶O
2
,但测得O
2
的纯度偏低,不可能的原因是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收集气体后,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11.根据反应事实可以推导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因素
A
在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在氧气中复燃
反应物浓度
B
煤粉比煤块燃烧更剧烈
反应物种类
C
常温下碳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点燃时能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温度
D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加入硫酸铜溶液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A.A
B.B
C.C
D.D
12.下列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的是
A.分离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后残留液中的二氧化锰—过滤
B.去除二氧化锰中少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固体
C.鉴别氧气、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小木条
D.鉴别实验室的白糖和食盐—尝味道
13.下列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
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冷却溅落的熔化物,防止瓶底炸裂
B.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读出消耗氧气的体积
C.
排水法收集氧气中,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的气体更纯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中,吸收热量,使装置冷却
14.如图是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实验”:利用铁生锈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将用饱和食盐水浸润的铁丝绒放入集气瓶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加快铁丝绒的锈蚀),再塞紧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末端浸入彩色水中)进行实验。已知: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反应而锈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铁丝绒表面有一层红棕色的铁锈
B.彩色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
C.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试管外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D.该实验也可以将铁丝绒换成足量铜丝绒
15.用数字化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可将定性探究转化为定量探究。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过程中O
2
和CO
2
浓度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合理是
A.图2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二氧化碳
B.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O
2
和5%CO
2
和80%N
2
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C.蜡烛熄灭的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