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初二试卷 初二历史上

安徽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docx

期末试卷 安徽省 2024年 2023年 滁州市 格式: DOCX   7页   下载:2812   时间:2024-01-29   浏览:4349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安徽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docx 第1页
安徽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docx 第2页
剩余6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开卷) 注意事项: 1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2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 6 页,“答题卷”共 2 页。请务必在“ 答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 1853 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 1859 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反映出 ( ) A . 时代变化影响农民运动 B . 太平天国从幼稚走向成熟 C . 太平天国有科学理论指导 D . “自强”“求富”的思想广泛传播 2 . 下表为轮船招商局改组 ( 1874 年 ) 前后上海至各口岸的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表中各口岸运费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 ) 目的地 日本 汉口 宁波 天津 改组前 4 两 4 两 25 元 6 钱 改组后 2 两或 1.5 两 2 两 1 元或 0.5 元 3 钱或 4 钱 A . 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国 B . 洋务派兴办事业重心发生转移 C . 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D . 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 3 . 1895 年 4 月,德国驻日公使接到国内电讯:“现在日本的和平条件……损害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虽然后者的范围尚小。因此,我们现在不得不抗争……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法、德、俄)斗争是没有希望的。”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 ( ) A . 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 B . 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 . 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 D . 德国占据大片中国领土 4 . 《辛丑条约》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列强侵华表现出的新特点是 ( ) A . 巨额赔款 B . 政治控制 C . 通商口岸 D . 划定使馆区 5 .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 A . 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B . 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C . 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 . 1906 年至 1911 年 4 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10 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 A . 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 . 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 . 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 . 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7 . 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过程中, 孙中山强调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反映出孙中山认为制定临时约法的必要原则是 ( ) A . 自由平等原则 B . 主权在民原则 C . 民主共和原则 D . 以法治国原则 8 . 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反映出 ( ) A .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 .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 .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D .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9 . 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了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 1915 年称帝、张勋于 1917 年拥护溥仪复辟等。这些事件说明 ( ) A . 军阀割据阻碍民主化进程 B . 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 .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 入 人心 D . 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艰难 10 . 落后封闭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 ) A . 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B .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D .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11 .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 A . 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 . 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 . “二次革命”遭到镇压 D . 中华民国陷人政治混乱 12 . 五四运动的勃兴使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 . 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 B . 使工人阶级登上舞台 C . 开启了民主革命运动 D .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13 . 陈潭秋曾回忆说:“七月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
安徽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docx
专注试题资源,助力高效备考 - 精准试题,为知识测评赋能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