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开卷)
注意事项:
1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2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
6
页,“答题卷”共
2
页。请务必在“
答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
1853
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
1859
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反映出
(
)
A
.
时代变化影响农民运动
B
.
太平天国从幼稚走向成熟
C
.
太平天国有科学理论指导
D
.
“自强”“求富”的思想广泛传播
2
.
下表为轮船招商局改组
(
1874
年
)
前后上海至各口岸的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表中各口岸运费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
)
目的地
日本
汉口
宁波
天津
改组前
4
两
4
两
25
元
6
钱
改组后
2
两或
1.5
两
2
两
1
元或
0.5
元
3
钱或
4
钱
A
.
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国
B
.
洋务派兴办事业重心发生转移
C
.
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D
.
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
3
.
1895
年
4
月,德国驻日公使接到国内电讯:“现在日本的和平条件……损害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虽然后者的范围尚小。因此,我们现在不得不抗争……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法、德、俄)斗争是没有希望的。”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
(
)
A
.
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
B
.
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
.
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
D
.
德国占据大片中国领土
4
.
《辛丑条约》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列强侵华表现出的新特点是
(
)
A
.
巨额赔款
B
.
政治控制
C
.
通商口岸
D
.
划定使馆区
5
.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
A
.
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B
.
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C
.
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
.
1906
年至
1911
年
4
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10
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
A
.
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
.
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
.
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
.
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7
.
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过程中,
孙中山强调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反映出孙中山认为制定临时约法的必要原则是
(
)
A
.
自由平等原则
B
.
主权在民原则
C
.
民主共和原则
D
.
以法治国原则
8
.
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反映出
(
)
A
.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
.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
.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D
.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9
.
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了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
1915
年称帝、张勋于
1917
年拥护溥仪复辟等。这些事件说明
(
)
A
.
军阀割据阻碍民主化进程
B
.
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
.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
入
人心
D
.
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艰难
10
.
落后封闭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
)
A
.
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B
.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D
.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11
.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
A
.
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
.
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
.
“二次革命”遭到镇压
D
.
中华民国陷人政治混乱
12
.
五四运动的勃兴使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
.
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
B
.
使工人阶级登上舞台
C
.
开启了民主革命运动
D
.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13
.
陈潭秋曾回忆说:“七月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
安徽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