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
2023—2024
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联考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
-12
O-16
Cl-35.5
K-39
Ca-40
一、选择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2023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
.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
“
碳中和
”
C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
霾
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
“
白色污染
”
2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菜刀生锈
B
.葡萄酿酒
C
.木柴燃烧
D
.石蜡熔化
3
.在加油站、油库、纺织厂内都应张贴的图标是
A
.
B
.
C
.
D
.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熄灭酒精灯
C
.
加热液体
D
.
闻气体气味
5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C
.物质构成
D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关系
6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的实验中,用到酸碱指示剂酚酞(
C
20
H
14
O
4
)。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酚酞属于氧化物
B
.一个酚酞分子含两个氧分子
C
.酚酞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酚酞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7
.如图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离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
B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2.99
D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10
8
.科学家发现,通过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B
.参加反应的
X
的
的
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
W
中的碳元素的质量
C
.该反应中
Y
、
Z
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1
:
2
D
.该反应中
X
、
Z
两物质的质量比是
3
:
14
9
.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入的
CO
要先验纯
B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
CO
,再点燃
酒精喷灯
C
.应把尾气通入水中,以除去尾气中的
CO
D
.实验中,
B
处红棕色粉末变黑,
C
处变浑浊
10
.下图所示实验中,
①
、
④
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
②
、
③
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④
比
①
先变红,说明
CO
2
密度大于空气
B
.该装置的优点是对比性强,一次实验得到多个结论
C
.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
.
①
、
④
变红,
②
、
③
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
11
.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都涉及了磷。对
以下涉磷实验
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实验
①②③
中都有白烟生成且都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B
.实验
①
和实验
②
中水的作用相同
C
.实验
②
中
a
与
c
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实验
③
红热玻璃管插入后立即称量装置质量
12
.识图能力是学好化学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
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
在有、无二氧化锰下反应
A
.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
4
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
28
分,每空
1
分,化学方程式
2
分)
13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
CO
2
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
CO
2
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
碳减排
、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
4
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
2050
年
4
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
1
。
CO
2
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氢氧化钙、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
CO
2
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
一
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
3
种吸收剂对烟气中
CO
2
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
2
。我国提出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1)“
碳替代
”
就是用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写出一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B
.随烟气流速增大,
CO
2
脱除效果增强
C
.
“
碳循环
”
与
“
碳中和
”
中的
“
碳
”
指的是碳单质
D
.到
2050
年,对全球碳中
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
碳替代
”
(3)
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为实现
“
碳中和
”
,我们中学生可以做到
(
写一点即可
)
。
14
.气体制备: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
实验仪器
①
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使用前进行液封的原因
安徽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