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广西高考历史仿真试卷(
5
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
考古研究表明,殷商末期的宗庙“窄狭”且“低矮”,多以需要众多劳动力用重物压实土块的夯土作为建筑材料,绝少如后世类似建筑那般使用巨大的木材。由此可见当时( )
A.
生产工具制约营造规格
B.
国家组织动员能力低下
C.
民本思想强调节俭生活
D.
宗法观念淡出政治舞台
2
.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黄老道家学派强调“主惠臣忠者,其国安。主主臣臣,上下不进者,其国强”。这反映了两者( )
A.
价值追求的迥异
B.
治国理念的相近
C.
政治主张的相同
D.
学术方法的分歧
3
.
汉代官吏的“伐阅簿”记录了每个官吏的功劳、考课、籍贯等情况,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即使与孝廉、茂才等察举升迁方式无缘,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据此可知,汉代( )
A.
察举制以功劳为升迁依据
B.
郡国长官控制了选人权
C.
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D.
重视官员的操守和政绩
4
.
1086
年,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
1094
年,宋哲宗让王安石配享神宗祖庙。
1105
年,宋徽宗又让王安石配享孔子庙。
1126
年,宋钦宗罢掉王安石配享孔庙的名誉。这说明宋朝( )
A.
统治集团内斗争激烈
B.
政策加重了人民负担
C.
理学强调学术现实性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5
.
“扫晴娘”是中国民间祈祷雨止天晴时挂在屋檐下的剪纸妇人像。挂“扫晴娘”的习俗起码在元代初年便已存在;至明清两代,扫晴这一习俗于中国民间愈发盛行,许多描绘京中风物的典籍亦曾记载此风俗。这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 )
A.
政府实际的抗灾能力降低
B.
注重整合民间文化巩固统治
C.
人口膨胀与资源矛盾激化
D.
民间信仰脱离官方宗教框架
6
.
1842
年,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在推行洋务新政的过程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的目标。这一转变可以说明( )
A.
救亡自强的初步提出
B.
救亡图存的逐渐实现
C.
国家出路探索的深入
D.
实业救国的日益兴盛
7
.
如图漫画刊登于
1912
年《通俗画报》上,画中一位男士因为服装样式不中不西,被称为“中西人”,被视为“社会百怪”之一。这反映出( )
A.
剪发易服成为社会风尚
B.
传统伦理思想根深蒂固
C.
新式传媒塑造舆论氛围
D.
转型时期民众观念冲突
8
.
清末民初,保定工匠刘建卿
2025年广西高考历史仿真试卷(5月份)-自定义类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