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年级苏州八校三模适应性检测
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需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A
、
B
、
C
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时钟,
A
放在地面上,
B
、
C
分别放在以速度
和
朝相反方向飞行的飞行器中,且
,
A
观察者认为走得最快的时钟是( )
A.
A
时钟 B.
B
时钟 C.
C
时钟 D.无法确定
2.下列所给图像的面积与能求的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不正确
的是( )
A.力随力的方向上位移的变化图像求力做的功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求速度变化量
C.电容器充电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求电容器的充电量
D.穿过发电机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求磁通量的变化量
A.A B.B C.C D.D
3.静止的钚-238在磁场中衰变产生的粒子和新核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如题图所示,则( )
A.
a
为
粒子轨迹 B.
b
为
粒子轨迹
C.新核和衰变粒子圆周运动方向相反 D.新核和衰变粒子动量相同
4.激光冷却中性原子的原理如图所示,质量为
m
、速度为
的原子连续吸收多个迎面射来的频率为
的光子后,速度减小。不考虑原子质量的变化,光速为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光冷却利用了光的波动性
B.原子吸收第一个光子后速度的变化量为
C.原子每吸收一个光子后速度的变化量不同
D.原子吸收
个光子后速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5.如图所示,轻杆一端与动摩擦因数足够大的地面上
A
点接触,另一端靠在光滑竖直墙壁上的
B
点,一只老鼠顺杆缓慢上爬的过程中,杆始终静止,则( )
A.
A
点杆受力不变 B.
A
点杆受力变大
C.
B
点杆受到弹力不变 D.
B
点杆受到弹力变小
6.2022年3月23日,三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完成“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如题图所示,授课中航天员叶光富手拉细线不断加速让一个小瓶子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从而实现瓶内油水分层。如题图所示,若绳子长为
l
(瓶子可视为质点),水的质量为
m
,则( )
A.油和水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B.油受到的向心力可能大于水
C.水受到瓶子的作用力为
D.瓶子在最高点的速度一定大于
7.一物块在水平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
v
随位移
x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物块速度
v
随时间
t
、加速度
a
随速度
v
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8.单缝衍射图样的中央亮条纹宽度的一半与单缝宽度、光的波长、缝到屏的距离的关系和双缝干涉的条纹宽度关系类似;利用单缝衍射实验可以测量金属的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受热时长度增加程度的物理量。如图所示,挡光片
A
固定,挡光片
B
放置在待测金属棒上端,
A
、
B
间形成平直狭缝,激光通过狭缝在光屏上形成衍射图样,在激光波长已知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缝屏距离和中央亮条纹宽度,可算出狭缝宽度及变化,进而计算出金属的线膨胀系数。( )
A.激光波长越短,其他实验条件不变,中央亮条纹宽度越宽
B.相同实验条件下,金属的膨胀量越大,中央亮条纹宽度越窄
C.相同实验条件下,中央亮条纹宽度变化越大,说明金属膨胀量越大
D.狭缝到光屏距离越大,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测得的线膨胀系数越大
9.人体的细胞膜模型图如图a所示,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双分子层之间存在电压(医学上称为膜电位),现研究某小块均匀的细胞膜,厚度为
d
,膜内的电场可看作匀强电场,简化模型如图b所示,初速度可视为零的一价正钾离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图中的
A
点运动到
B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钾离子的电势能增大
B.
A
点电势等于
B
点电势
C.若膜电位增加,则钾离子进人细胞内的速度更大图
a
图
b
D.若膜电位不变,膜的厚度越大,则钾离子进入细胞内的速度越大
10.如图所示,长度为
L
的轻杆上端连着一质量为
m
的小球
A
(可视为质点),杆的下端用铰链固接于水平面上的
O
点.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立方体
B
恰与
A
接触,立方体
B
的边长为
L
,质量为
,重力加速度为
g
。若
A
、
B
之间,
B
与地面间皆光滑,则( )
A.
A
、
B
分离时,二者加速度相等 B.
A
、
B
分离时,
B
的速度为
C.
A
落地前最大速度为
D.
A
落地前最大加速度为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