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一)
温馨提示:
1.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
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
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Fe56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
已是悬崖百丈冰
B.
白玉为堂金作马
C.
沉舟侧畔千帆过
D.
山寺桃花始盛开
2.
以下是探究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溶解
B.
取上层清液
C.
测酸碱性
D.
测
pH
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
阳离子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
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所以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
)
A.
乘公交车出行
B.
回收废旧电池
C.
大量焚烧秸秆
D.
推广风力发电
5.
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
A.
化学与健康
B.
化学与环保
①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
A
,会引起夜盲症
①温室效应的形成与
CO
、
CH
4
有关
②酸雨的形成主要与
SO
2
、氮氧化合物有关
C.
化学与安全
D.
化学与生活
①煤炉上放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①霉变的花生蒸煮后可以食用
②制糖工业利用焦炭脱色制白糖
A.A
B.B
C.C
D.D
6.
科学家利用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
CH
3
OH
),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7.5%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1
D.
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7.
在一定条件下,图
1
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
2
中的新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
)
图
1
图
2
A.H
2
O
B.OH
C.H
2
O
2
D.H
2
8.X
、
Y
、
Z
、
W
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X
与
W
属于同一周期
B.Z
与
Y
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C.
在化学反应中,
Y
原子易得到电子,
W
原子易失去电子
D.
常温下,
X
、
Y
、
W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
pH>7
9.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
B.
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C.
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D.
反应中
Cl
生成
C
l
-
,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10.
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右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
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11.
小李同学用
pH
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
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洁厕灵
pH
10.2
8.5
5.8
1.4
A.
牙膏显酸性
B.
西瓜汁的酸性比洁厕灵的酸性强
C.
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D.
蚊虫叮咬处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12.
向
AgNO
3
和
Mg
(
NO
3
)
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气泡产生
B.
滤液中一定有
Cu
(
NO
3
)
2
、
Mg
(
NO
3
)
2
和
Zn
(
NO
3
)
2
C.
滤渣中一定有
Ag
,可能有
Cu
和
Zn
D.
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有白色沉淀产生
13.
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
N
2
中混有的少量
CO
通过足量灼热
CuO
B
分离
CaCl
2
和
CaCO
3
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C
鉴别
NaOH
、
BaCl
2
、(
NH
4
)
2
SO
4
三种浓溶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
A.A
B.B
C.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