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华区2024年初三年级基础知识质量监测
道德与法治试卷
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岁末,习近平主席发表了2024年新年贺词。
回答1—2题。
1.新年贺词对2023年的成绩进行了总结: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货潮牌广受欢迎……由此我们感受到
①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②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③中国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因为
A.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B.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C.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很广泛
D.我国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近日“脆皮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持续走红。打喷嚏腰间盘突出、伸懒腰脖子扭了、憋笑导致鼻动脉破裂……同时,年轻人的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脆弱的年轻人该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障,以下做法合理的有
①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②守护生命首先要养护精神
③调整心态,乐观面对人生
④不用在意挫折,选择躺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漫画对我们的启示有
①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②尽孝在当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③既要遵守社会秩序,又要服务社会
④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要从小事做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雷锋,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代代国人用行动续写着厚重的“雷锋日记”。当“雷锋日记”写到2023年——
以上“雷锋日记”共同体现了
①珍惜劳动成果,履行道德义务
②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③汲取榜样力量,平凡造就伟大
④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家乡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24年2月25日,浙江杭州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热心律师孙子见勇敢站出来多次阻拦持刀伤人者施暴,此举引发全国网友的点赞,目前伤人者已被刑拘。
回答6—7题。
6.孙子见的行为诠释了
①自由平等的人类理想
②追求正义的价值观念
③遵守规则的意义所在
④见义勇为的责任担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7.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当天授予孙子见“三等荣誉奖章”,2月26日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授予孙子见“杭州好人”荣誉称号。这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有
①我国公民享有荣誉权
②见义勇为是为了获取名利
③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
④只有奖励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提到抗美援朝战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感人的事迹就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黄继光等烈士的感人事迹启示我们
①心系祖国兴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②维护国家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③关心、服务社会,做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
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判决书(摘要)
依照……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张某犯侵犯知识产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
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都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③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④张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出台旨在
A.提高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
B.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全方位保护
C.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自由
D.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11.英雄烈士保护法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英烈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的重要职能。据统计,2018至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侵害英烈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近百件,起诉60余件。这
①体现了以法治之力弘扬英烈精神
②表明了国家检察机关依法在英烈保护领域行使审判权
③说明一切侵害英烈合法权益的行为都应受到刑事处分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尊重英烈的价值取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教育部于2023年5月至12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要求:各地建立青少年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法治实践教育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推动学生每年接受不少于2课时的法治实践教育。这有利于青少年
①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养
②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③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④推进宪法宣传,提高权力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回答13—14题。
13.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在行使
A.监督权
B.立法权
C.任免权
D.决定权
14.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主题鲜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实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九年级基础知识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