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
.英国物理学家
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
.
2022
年
11
月
12
日,
搭载天舟
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
七号遥六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响声是空气的
产生的。火箭快速上升过程中,以
(选填
“
地面
”
或
“
天舟五号
”
)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天舟五号
货运飞船将设备从地面快递到空间站,设备的质量
(选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不变
”
)。
3
.响河水利风景区里,青山绿水,风景如画,湖水如镜,有
“
鱼
”
在
“
云
”
中游的美景,如图所示。看到的湖中的
“
鱼
”
是光的
形成的,阳光
下游客
的
“
影子
”
是光的
形成的。(均选填
“
直线传播
”
、
“
反射
”
或
“
折射
”
)
4
.《资治通鉴》中记载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
。梳妆时人距离铜镜
3m
,梳妆后人以
0.5m/s
的速度远离铜
镜,在这过程中,人在铜镜中的像
(选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不变
”
),
4s
后人到铜镜中人的像的距离为
m
。
5
.我国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如果
27L
水刚好灌满洞,封实后,当洞里的水全部变成冰后,其质量
(选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不变
”
),其体积变化了
m
3
。(
1L=1dm
3
,
ρ
水
=1.0×10
3
kg/m
3
,
ρ
冰
=0.9×10
3
kg/m
3
)
6
.在消防安全教育课堂上,消防员提醒同学们在火灾现场撤离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且身体尽量
(选填
“
贴近
”
或
“
远离
”
)地面快速离开,其理由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第
7
~
12
题每小题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3
~
14
题每小题有
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7
.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0dm
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
C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5s
D
.中学生正常的体温约为
26℃
8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升华
9
.
2022
年
10
月
12
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我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
“
天宫课堂
”
第三课。同学们通过听讲课声就能分辨出哪位航天员正在讲课,这依据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1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中所涉及的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一叶障目
B
.
坐井观天
C
.
临川羡鱼
D
.
杯弓蛇影
11
.如图所示,下列对基本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正确的是( )
A
.
测量物体的长度
B
.
测量液体的体积
C
.
测量液体的质量
D
.
测量水
的温度
12
.早在公元前
1650
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用石
杓
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
.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温度一直降低
C
.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工匠通过身上的汗水蒸发吸热来调节体温
D
.将冷却成固态的铜放入水中,出现的
“
白气
”
是水蒸气
13
.
如图所示,这是学校使用的刷脸识别机,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刷脸时听到提示音可知刷脸成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面部靠近刷脸机镜头的过程中,屏幕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变大
D
.刷脸时人的面部相当于光源,且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虚像
14
.某物质
A
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
A
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B
.物质
A
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
.物质
A
的密度大于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
D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物质
A
的质量,其值为
1000kg
三、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2
分,共
4
分)
15
.如图所示,
作出
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16
.如图所示,小明在
A
点通过平面镜
MN
观察昆虫(
S
点表示)进食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小
明观察
到昆虫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17
题
4
分,第
18
题
6
分,第
19
题
9
分,共
19
分)
17
.小明在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实验中。
(
1
)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
(
2
)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
光屏
河南商丘市虞城县求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