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
选
择
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
.
现在我们学生利用圆珠笔和笔记本进行学习,而古代社会没有这样好的条件,但一些历史仍然被记录下来。
1899
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发现龙骨上刻着符号,学者研究后认定这是商朝的文字,我们称它为( )
A.
甲骨文
B.
楷体
C.
宋体
D.
金文
2
.
《门阀乱
-
且说魏晋南北朝》这本史学著作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多彩的历史故事。下列哪个选项不会在淝水之战的叙述中出现?( )
A.
苻坚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出征作战
B.
战役发生在
4
世纪末
C.
东晋胜利,前秦失败
D.
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3
.
如图呈现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联系与管辖的历史脉络。该地区是( )
A.
新疆
B.
台湾
C.
西藏
D.
云南
4
.
如表是
“
水下沉船考古发现明清景德镇瓷器列表
”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 )
船名
沉没年代
瓷器品类
西班牙圣迭戈号
1600
年
青花瓷为主
明
“
南澳一号
”
明万历
青花瓷为主
葡萄牙
“
万历号
”
1625
年
青花瓷为主
中国帆船
1643
年
青花瓷、青瓷、白瓷、彩瓷等
“
头顿号
”
约
1690
年
只有青花瓷
清
“
碗礁
1
号
”
清康熙
青花瓷、青花釉里红、青花色釉器、单色瓷、五彩瓷、釉下蓝彩和红彩等
瑞典
“
哥德堡号
”
1745
年
青花瓷、巴达维亚瓷、中国伊万里瓷
A.
作为瓷都的景德镇远销海外的只有青花瓷
B.
瓷器畅销,欧洲白银大量向中国市场流入
C.
青花瓷是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器产品的大宗商品
D.
闭关锁国政策遭到破坏,青花瓷远销海外
5
.
《全球通史》一书中说: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
”
其
“
根源
”
指的是( )
A.
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
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
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6
.
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
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
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
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
从
1948
年
8
月起,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陆续进入解放区,或者前往中共中央统战部的驻地河北省平山县,或者前往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的哈尔滨;
1949
年
1
月平津战役以后,又向北平集中。他们这样做主要为了( )
A.
调节国共冲突
B.
开展军事斗争
C.
参与筹备建国
D.
恢复国民经济
8
.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夙愿。下列
史实史实
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香港回
归
②
澳门回归
③
提出八项主张
④
海峡两岸实现
“
三通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
9
.
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下列有关图片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
B.
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
C.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D.
三幅图证明商代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
10
.
下表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由此推断,该卡片的主题是( )
1.
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
2.
工人需要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
3.
工人和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A.
集中的手工工场
B.
租地农场
C.
分散的手工工场
D.
手工作坊
11
.
刘学铭在《理性的轨迹》中写道:
“
这种新文化思想强调人类个性的价值,关心人类个人的幸福
……
要求人们将目光由天堂转向尘世,用人的观点看待世界。
”“
这种新文化思想
”
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
A.
基督教的兴起
B.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C.
文艺复兴运动
D.
早期殖民掠夺
12
.
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居民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
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
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
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13
.
“
立法权均属于
……
合众国国会
”
,
“
行政权属于合众国总统
”
,
“
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
各州人口数是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它人口的
,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限定年限内服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
上述规定出自(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
美国《独立宣言》
C.
美国
1787
年宪法
D.
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4
.
“
在苏联的农业生产出现连年下滑的情况下,国家的粮食收购量却在逐年增加。
1930
年粮食产量是
8350
万吨,收购了
2214
万吨,
1933
年产量降至
6800
万吨,收购的数量却提高到了
2330
万吨,并且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还廉价出口了
281
万吨粮食,用以换取工业化所需的进口设备。
”
这一状况反映了此时的苏联( )
A.
用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巩固工农联盟
B.
通过牺牲农业支持国家的工业建设
C.
农业落后长期
2024年安徽芜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自定义类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