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
2023
~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检测卷
八年级物理
一、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
2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26
日
17
时
46
分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对接之前,神舟十七号的宇航员相对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
.京剧有
“
国剧
”
之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京剧
伴奏分
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胡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师在演奏前要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琴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4
.如图甲所示为感冒发烧时贴在额头上的
“
退热贴
”
,其内部是种固态的胶状物,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此过程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图乙是新型水杯,称为“
55
℃杯”,杯夹层中封有特殊固态物质,可实现快速变温,使用时,将水上下晃动几分钟,就可以将
100
℃的开水
降温至
55
℃左右的温水。而且能使杯中的水长时间保持这温度,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杯夹层中的固态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5
.小
超同学
漫步在风光旖旎的江畔,看到了水中有小鸟的倒影,他看到水中的小鸟是
(选填“实”或“虚”)像,若小鸟到水面的距离变大,则水中的小鸟的大小将(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6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在冬季利用水来开山破石,白天先给石头开凿多个洞口,然后往洞中灌满水
并封实,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其原理是水结冰的过程中密度
,体积
(均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7-12
题每小题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14
题每小题有
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7
.下面诗词中蕴含的声学的知识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
.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蝉和鸟
发出的是超声波
B
.
“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
依据响度辨别出是
“
笛声
”
C
.
“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高声
”
是
指声音
的响度大
D
.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狗的叫声传到人耳不需要任何介质
8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各图描述的物态变化中需放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露珠慢慢变小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9
.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
“
扁
”
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的说明这一现象( )
10
.皮影戏是一种民间戏剧,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
“
人物
”
,屏幕上便出现影子。下列现象中,与皮影戏原理不相同的是( )
A
.有趣的倒影
B
.古代的日晷
C
.生动
的沙画
D
.日食
11
.《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
“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 )
A
.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C
.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D
.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2
.
2022
年
12
月
9
号,已交付使用的国产大飞机
C919
部分材料采用碳纤维减轻机身重力,因为碳纤维材料的( )
A
.弹性强
B
.密度小
C
.硬度大
D
.导热快
13
.(多选)在进行光的反射实验中,小明将一张白纸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用激光笔紧贴白纸射向平面镜。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光的反射实验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
.从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白纸上的入射光,所以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C
.将入射光线
EO
绕
O
点逆时针旋转,反射光线
OF
将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D
.将白纸沿平面镜向后翻转一定角度,用激光笔紧贴左侧白纸向平面镜照射,右侧纸板上可以显示出反射光线
OF
的传播路径
14
.(多选)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
40°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B
.此时反射角的大小为
40°
C
.当液面
降低时,入射角大小不变
D
.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
S
将向右移动
三、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2
分,共
4
分)
15
.如图
a
所示,为玄武
湖诺那塔及其
倒影的美景。
b
图中
A
点表示水中“塔尖”的位置,请在
b
中画出人眼看见塔尖的光路图。
16
.在防溺水教育活动中,老师告诉学生,池塘里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要深,不能贸然下水游泳。如图是解释这一现象的情景,
A
为水底的物体,
A
′
河南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