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初二试卷 初二道德与法治上

江苏南通市如皋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苏教版 月考试卷 2024年 2023年 江苏省 南通市 格式: DOCX   4页   下载:4612   时间:2024-01-17   浏览:3313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江苏南通市如皋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第1页
江苏南通市如皋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 3 ~202 4 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二次阶段 监测试卷 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为 50 分,考试时间为 4 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3. 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第 Ⅰ 卷 ( 选择题 共 60 分 ) 第 Ⅰ 卷共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 3 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北京冬奥会闭幕之际,新华网以《志愿者的微笑,温暖了闭环的冬天》一文,盛赞冬奥会的志愿者,称他们是奥运盛会的一道亮丽色彩,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他们的默默奉献。这说明 ( ) A. 个人的行为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B. 社会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C.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 志愿服务只能给人以精神关怀 2.2022 年 7 月,南通某校组织共青团员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他们前往某科技集团参观学习,投身车间劳动,体验劳动之美,在实践中丰富了课堂知识。开展该活动有利于 ① 帮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健康成长 ② 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实现人生价值 ③ 学生了解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 ④ 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完全接纳与高度认可 A. ①③ B. ①④ C . ③④ D. .① ② 3 . 帮助图主人公解除困扰,你会对他说( ) A. 远离网络是解除困扰的最佳选择 B. 要学会 “ 信息节食 ” ,不沉溺网络 C. 网络无限,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D. 要传播网络正能量,不信谣不传谣 4. 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理性辨别网络谣言,参与网络举报。如皋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 “e 路守护, e 起成长 ” 青少年网络举报主题教育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助力网络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健康网络空间。这启示青少年( ) A.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必须远离网络 B.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积极依法举报 C. 提高媒介素养,整治网络低俗之风 D. 增强法治观念,打击网络违法行为 5 . 罗某因在新浪微博平台发表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言论,被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新浪网、《法治日报》和《解放军报》公开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 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规则约束 ②格守道德和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③一切违法行为都将受到刑罚的处罚 ④网络秩序的维护只能依靠法律的强制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 虽然多地出台了 “ 禁燃 ” 规定,但随着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加深,部分城市对规定做出了更人性化的调整,如划定可燃放的区域、时间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 规则意识待提高,朝令夕改不可靠 B. 更改规则不可行,杜绝燃放保环境 C. 规则并非永不变,积极改进更可贵 D. 落实规则靠执行,坚守规则促稳定 7. 近日 , 一名 如皋市实验 初中 的学 生不小心刮 蹭 到一辆私家车,她认真留下纸条道歉,表示愿意尽力赔偿损失,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车主徐先生联系到这位学生后,让她做 2 套试卷代替赔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 讲诚信有担当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 B.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C. 社会生活复杂,要运用诚信的智慧 D. 勇于承认错误就可以避免承担责任 8. 2022 年 10 月 1 日,中国女篮获得世界杯亚军。球队主力李梦因严重感冒未能上场。赛后李梦发微博庆祝夺得银牌,遭部分网友攻击。有网友评论道: “ 这个银牌和你关系不大吧,还站 C 位 ”“ 发烧打一针不 就能上场吗 ”…… 对于网友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 自觉亲近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B. 缺乏换位思考,没有尊重他人 C. 具有责任意识,做到以礼待人 D. 懂得关爱他人,展现关爱艺术 9. 下图提供了 15 周岁的李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李某的违法行为是 ( ) A. 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B. 殴打他人,致其死亡 C. 捡到钱包,拒绝归还 D. 伙同他人,拦路抢劫 10 . 原某经济开发区建设环保局王某伟利用 职务便利,以借款为名索取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 40 万元。透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 有期徒刑、罚金皆为主刑 B.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 此案的罚金应属行政处罚 D.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1 1 . 在一节题为 “ 做守法公民 · 法不可违 ” 的教学活动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要求结合案例进行点评。你认为下列点评结论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 2022 年 11 月 25 日,浙江
江苏南通市如皋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