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2023
年
4
月
18
日
上午
8
:
00-10
:
30
试卷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
5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5
题。
材料一
关于人与宇宙的关系,中国古代不同思想家有不同主张。经过长期交流交锋,天人合一逐渐成为主流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人与宇宙的互动与和谐。孟子说:
“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主张把对亲人的爱推及邻人、推及百姓,乃至推及万物万类。庄子说: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认为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以
“
与天地精神往来
”
。《周易》中的
“
道
”
,综合天道、地道、人道,其中
“
天地
”
是万物之母,一切皆由其
“
生生
”
而来,
“
生生
”
是
“
天地
”
内在的创生力量。天道、地道、人道既是一个不断创生的系统,也是一个各类物种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这就从自然规律的角度阐释了天人合一如何可能的问题。此后,宋代理学家张载讲
“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意即百姓是我的同胞,自然万物都是我们的兄弟,倡导要爱人类,也要爱自然万物。程颢说:
“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
认为人的仁心仁性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要把
爱
给予他人和万物,使爱具有遍布于人与万物的普遍性。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
“
一体之仁"说,把人所具有的仁爱之心由"爱人
”
扩展到
“
爱物
”
,从而把人与天地万物有机结合起来。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从万物相互联系出发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观点,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与草木、鸟兽、山水、沙石同在。按照这样的宇宙观,人与天地万物属于同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这样就把人类的生存与宇宙万物的生存联系起来。当然,讲天人合一,并非把天与人直接等同起来。很多思想家认为天是天、人是人,天人合一是有区别的统一。例如,战国末期的荀子在《天论》中说:
“
天行有常
”
,即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他主张
“
明于天人之分
”
,即认识到天与人的职守不同;强调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
制天命而用之
”
。唐代刘禹锡认为:
“
天与人交相胜耳
”
。柳宗元则强调,天与人
“
其事各行不相预
”
,即天与人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彼此作用不可相互取代。可见,中国古人在讲天人合一时,也包含
“
天人相分
”
的意思,即有分有合、先分后合。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生存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这一理念与西方近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截然不同。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人是主体,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均为客体,是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受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影响,人类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建立在对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之上,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倡导人们对自然万物持有仁爱之心,将天地万物视作同自己紧密相连的存在,从而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提供了重要价值论参考。
(摘编自郭齐勇《天人合一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尚书
·
尧典》中讲:
“
克明俊德,以亲九
族
。九
族既
睦
,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
这里所说的尧之
“
德
”
,是要让家族和睦;家族和睦之后再协调百姓,也就是协调各个家族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社会和睦;社会和睦之后再协调各邦国的利益,让各邦国都能够和谐合作。其中的
“
协和万邦
”
,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国家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
”
协和万邦的天下观,蕴含
“
和气
”
、氤氲
“
和风
”
,彰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
“
和
”
文化。《中庸》有云:
“
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
和
”
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
和
”
的核心精神,是相互承认、彼此尊重、和谐圆融。
“
和
”
的基础,在于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
“
和
”
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共同发展。
“
和
”
的佳境,是各美其关、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
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与各国人民对美好世界的追求相契合。西方近代人本主义思潮强调人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强调尊重人的本能欲望,这虽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但也带来个人主义的膨胀。今天,个别西方国家奉行自我优先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西方人本主义极端化的表现。当今时代,各国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
湖北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