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九
年
级
化
学
注意事项
:
1.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
2.
本试卷为试题卷
,
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
,
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
否则无效
。
3.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
准考证号
、
考场
、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同时填写在试卷上
。
4.
选择题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
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
字体工整
,
笔迹清楚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Mg-24 S-32 K-39 Mn-55 Cu-64
一
、
选择题
(
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
,
每小题
2
分
,
共
40
分
。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
。
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打扫房间
B.
整理衣物
C.
擦洗家具
D.
生火做饭
2.
我国郑重承诺
:“
力争在
2030
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
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
碳中和的目标是通过植树造林
、
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
,
实现二氧化碳的
“
零排放
”
。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
纸张双面打印
B.
出门随手关灯
C.
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D.
乘坐公交车出行
3.
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下列选项不正确
的是
A.
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B.
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某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D.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4.
学校实验室开放日中
,
小青
、
小海
、
小西
、
小宁四位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
各自抽到了一个实
验
,
如下图所示
,
但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操作有错误
,
请问他做的实验是
A.
滴加液体
B.
溶解固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各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
下列不属于
稀有气体用途的是
A.
制电光源
B.
做保护气
C.
制造氮肥
D.
制冷冻机
6.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
是不可再生能源
。
下列不属
于化石燃料的是
A.
乙醇
B.
煤
C.
石油
D.
天然气
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蒸馏水
B.
液氧
C.
臭氧
D.
双氧水
8.“
安全重于泰山
”
。
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书
、
档案
、
精密仪器着火
,
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B.
将燃着的烟花爆竹扔到下水道中
C.
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
,
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
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
9.
下列叙述中
,
属于物质化学性质且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气具有可燃性
B.
藜麦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酒精
C.
汽油具有挥发性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10.
我国有雄浑壮丽的山河美景
。
以下对四季美景的微观解释错误
的是
A.
春天花香四溢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夏天云消雾散
,
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
秋天层林尽染
,
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冬天白雪皑皑
,
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11.
下列有关金刚石
、
石墨
、
C
60
的说法中
,
错误的是
A.C
60
是一种用途广泛
,
性能优良的新型化合物
B.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C.
金刚石
、
石墨
、
C
60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
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混合制成的铅笔芯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1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B.
将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
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
产生蓝色沉淀
13.
在
“
你来描述我来猜
”
的游戏中
,
小明同学对某化学反应有以下描述
:
①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②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③
该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比为
1
∶
4,
则下列
化学方程式完全符合以上描述的是
A.
B.
C.
D.
14.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硝酸锌
:Zn(NO
3
)
2
B.
负二价的硫元素
:S
2-
C.2
个砷原子
:2as
D.2
个碳酸氢根离子
:2CO
3
-
15.
在太空舱里常用
NiFe
2
O
4
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
已知
NiFe
2
O
4
中
Fe
元素为
+3
价
,
则
Ni
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2
D.+4
16.
亚硝酸钠
(NaNO
2
)
的外观与食盐很相似
,
有咸味
,
误食易中毒
。
亚硝酸钠易分解
,
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你认为此气体可能是
A.SO
2
B.NO
2
C.NH
3
D.N
2
17.
理解悟透相关原理和定律对于学习
青海西宁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