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
12 O
-
16
Na-23
Ca-40 N-14 (注意;化学方程式2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计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年10月1日5时01分,
我国天舟
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
舱完成
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引起世界关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场
B.燃料加注
C.点火发射
D.自动对接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
B.空气
C.石油
D.氮气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 D.测溶液pH
4.煤气中加入少量的乙硫醇(C
2
H
5
SH)预防煤气中毒,乙硫醇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
2
H
5
SH+9O
2
4CO
2
+2x+6H
2
O则x的化学式为
A.S B.SO
2
C.CH
4
D.CO
5.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H
2
通过灼热
CuO
B
鉴别MnO
2
粉末和木炭粉
分别加水搅拌
C
检验CO
2
中混有
HCl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将铁片和银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由4种原子构成
B.此反应涉及了两种氧化物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A.食用铁强化酱油
B.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C.用霉变的花生榨油
D.用亚硝酸钠腌制蔬菜
9.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
+
、Fe
2+
、C1
-
、
B.Ba
2+
、K
+
、
Cl
-
、
C.
、Na
+
、Mg
2+
、
D.Ag
+
、
Cl
-
、Ba
2+
、
10.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B C 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B.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AgNO
3
和Cu(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
D.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第11题7分,第12题5分,计12分)
11.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骑自行车出行,是“低碳”生活的一种方式。
①如图标示的构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②防止链条生锈的措施是_______。
③自行车车圈的主要材料是铁合金。铁合金包括生铁和钢,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请写出工业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我国的高铁技术在当今世界上遥遥领先,其中钢轨使用锰钢而不用纯铁的原因是_____。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下列试剂能够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_____(填字母)。
A.铁、锰、硫酸镁溶液 B.
铁、锰、硫酸锌溶液
C.铜、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锰溶液
12.新冠病毒让人们恐慌,但只要做到戴口罩、手消毒、勤通风、不聚集、补充营养,就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的侵害。
(1)一次性医用三层口罩是由专业两层纤维无纺布和中间一层熔喷布,经超声波焊接而成,能像滤纸一样起到
(填一种实验操作名称)作用。
(2)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添加医用酒精的湿巾能给人们消毒带来很多方便,乙醇的化学式为
。
(3)豆浆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水除外),饮用时有人喜欢添加蔗糖调味,糖类也是重要的营养素,其作用是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
提供能量。
(4)江苏省盛产大豆,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有时需施加适量的
(填化肥种类),其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
(5)当空气中的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三、实验、探究题
(共2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9分,计17分)
13.
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为
。
(2)仪器a的名称是
。
(3)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4)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
(6)反应时发生装置内气体增多,压强
,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7)欲验证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应将气体通入盛有
2024年江苏宿迁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