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2
分。
1
.
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正确项是( )
A.
契
约
(qì)
深
霄
(xiāo)
哺
乳
(pǔ)
巧妙绝
伦
(lún)
B.
粗
拙
(zhuō)
狭
隘
(yì)
纯
悴
(cuì
)浮光
掠
影
(lüè)
C.
服
侍
(shì)
谨
慎
(jǐn)
熏
陶
(tāo)
大
庭
广众
(tíng)
D.
真
挚
(zhì)
震
憾
(hàn)
墨
守
(mè)
没精打
采
(cǎi
)
2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绚丽的青春,总是让我们心潮澎湃。沐浴着阳光,满怀炽热的激情,带着无限
______
,牢记师长的谆谆教诲,
______
地奔向未来。即使今天的我们步履蹒跚,但
有汗水的奠基,梦想的大厦就不会坍塌,热血一定会
______
力量,明天一定会争奇斗妍。
A.
幻想
不屈不挠
只要
迸溅
B.
憧憬
锲而不舍
只要
迸发
C.
幻想
不屈不挠
只有
迸发
D.
憧憬
锲而不舍
只有
迸溅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手拉大手,撑起一片天”的主题植树活动,掀起植树造林、校园绿化活动的热潮。
B.
高速铁路网不断延伸,运营里程向着近
4
万多公里迈进。
C.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家也能上课,这主要得益于我们身处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
D.
阅读素养对民族、对个人、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养。
4
.
下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ㅤ
北京的奥场馆,当下已
成
为
一道独特风景。“冰丝带”“冰立方”“冰之帆”等场馆仅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所有使命,而且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式的浪漫,将“双奥之城”的荣耀载入冬奥史册同时,也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
宝
贵
的体育
文化财富
。
A.
文中加点词语“成为”是动词,“宝贵”形容词。
B.
文中画线的独特风景”“文化财富”短语为偏正短语。
C.
“北京的奥场馆,当下已
成
为
一道独特风景。”一中,“当下”是定语。
D.
“冰丝带”“冰立方”“冰之帆”等场馆仅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所有使命,而且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式的浪漫。”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5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B.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有《夜雨寄北》和《己亥杂诗》。
C.
格列佛在大人国海边休养时,老鹰将他住的房子叼走,格列佛最终掉进海里,被路过的船只救起,回到了英国。
D.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批判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不顾人情,灭绝人性的“孝道”。
6
.
对下面两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①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引申为撇不开。
A.
甲词“燕然未勒”化用“燕然勒功”的典故,指出“归无计”的原因。
B.
乙词用词精炼,上片“碧”“黄”“翠”展现了一幅多彩的秋景图。
C.
两首词都是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D.
两首词都以“泪”作结,泪水中都流露了作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7
.
古诗文默写。
(1)
会当凌绝顶,
______
。(杜甫《望岳》)
(
2
)
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夕日欲颓,
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4
)
______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6
)
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精忠报国,建功立业”这一爱国情怀,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______
,
______
。”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______
,
______
。”表达了自己要为朝廷收复失地,赢得生前功勋、身后美名的愿望。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
分。
8
.
品读文学名著,光照前行之路。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名著具体情节,写出你从人物身上汲取到什么力量,指引你前行。
备选人物:①江姐
②鲁智深
③鲁滨逊
④朱赫来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3
分。
9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ㅤㅤ2022
年
3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连续
10
年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
2022年辽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