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五月考试
化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第五章至第七章第二节。
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Mg
24
Al 27
S
32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4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
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Fe
2
(SO
4
)
4
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B.SO
2
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剂
C.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D.铝材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能力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错误的是
A.H
2
S
的结构式
:H
—
S
—
H
B.
的电子式
:
C.CH
4
的球棍模型
:
D.
溶液与BaCl
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下列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①
②C
2
H
4
O
2
③CHCl
4
④C
4
H
₈
O
2
⑤
⑥CH
4
CH
2
Cl
⑦
⑧
A.①
和
⑧
B.②
和
④
C.⑤
和
⑦
D.③
和
⑥
4.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丙烯可选用的试剂是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溴水
C.四氯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
5.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完成HCl与NaOH溶液的喷泉实验
B.用乙装置制氯气
C.用丙装置防倒吸
D.用丁装置验证SO
2
的漂白性
6.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列M、N、P物质可以成立的是
A.M为Mg,N为Al,P为NaOH溶液
B.M为Cu,N为Fe,P为稀盐酸
C.M为Zn,N为C(石墨
)
,P为CuSO
4
溶液
D.M为Ag,N为Zn,P为AgNO
3
溶液
7.为减轻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对环境的污染,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主要发生反应:
。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
(g)
和CO
(g)
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N
2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B.NO与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C.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断裂4
mol
C
=
O键
D.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8.甲、乙、丙三种物质存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所有转化均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步反应实现,下列选项中的物质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甲
乙
丙
A
Cu
H
2
Cu(OH)
2
B
Na
NaOH
NaHCO
3
C
c
CO
Na
2
CO
3
D
Fe
FeCl
4
FeCl
2
9.离子方程式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化学用语。下列对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中滴加足量稀硝酸
:
B.
用
NaOH
溶液吸收
NO
和
NO
2
:
C
.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
2
:
D
.
溶液中通入
SO
2
:
10.工业上CH
4
(g
)与
CO
2
(g)
发生反应:
。
已知反应中涉及的化学键的键能(断裂或形成1
mol化学键时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键
C
—
H
C=O
C≡O
H
—
H
键能/(kJ·mol
-1
)
413
803
1076
436
A.断裂
1 mol CH
4
中所有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13
kJ
B.由已知的键能数据可推出上述反应的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
C.CH
4
(g
)
和
CO
2
(g
)
的总能量大于
CO(g)
和
H
2
(g)
的总能量
D.
当上述反应生成
1 mol H
2
(g)
时
,
吸收的热量为
117
kJ
11.
已知反应
,
用
A
、
B
、
C
、
D
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
②
③
④
,
则表示的反应速率从快到慢的顺序是
A.①=④>②>③
B.
④
>
①
=
②
>③
C.
①
>②>③>④
D.
①
>③>④>②
12.高电压水系锌-有机混合液流电池的放电原理如图。下列关于该电池放电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只允许阳(阴)离子通过的交换膜为阳(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阳(阴)膜。
A.
移动方向:正极区→阴膜→②室
B.③室发生的电极反应:
C.每消耗65
g
Zn,电路中有2
mol
转移
D.化学能不可能100%转化为电能
13.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硫、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O和NO
2
所含氮原子数均为
B.100
g
98%的浓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为
C.一定条件下,5.6
g
Fe与足量S反应,转移
个电子
D.标准状况下,
22.4 L SO
2
和SO
4
的混合物中所含硫原子数为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相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某无色待测液中滴加BaCl
2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待测液中一定含有
B
向
CuSO
4
溶液中通入
H
2
S
有黑色沉淀(CuS)产生
酸性:H
2
S>H
2
SO
4
C
将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但不接触
无明显现象
浓硫酸与浓氨水不反应
D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
,
各加入
2
Ml
0.1
mol·L
-1
Na
2
S
2
O
4
溶液
,
分别放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
,
再同时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加入
2
mL
0.1mol·L
-1
H
2
SO
4
溶液
,
振荡
置于热水中的试管内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