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________
准考证号
________________
2023
—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试题
八年级物理(沪粤)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
I
卷和
I
I
卷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80
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
.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回。
第
I
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根据你对中考体育测试的了解,你认为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初中生跑完
1000m
用时
230s
左右
B
.初中生立定跳远可达
60dm
C
.初中生投掷实心球距离可达
20m
D
.初中生刚参加完
1000m
,其心脏
1s
跳动高达
70
次
2
.若四次测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
12.48cm
、
12.36cm
、
12.34cm
、
12.35cm
,则这本书的平均宽度为(
)
A
.
12
.
38cm
B
.
12
.
35cm
C
.
12
.
36c
m
D
.
12
.
37cm
3
.测量是物理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测量方法对物理探究的结果至关重要。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
.丙图: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
95.8
后的单位应该是
Hz
D
.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
音调高
5
.五音埙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如图所示。吹奏时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是指发出声音的(
)
A
.响度
B
.幅度
C
.音色
D
.音调
6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B
.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
C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时,听诊器提高了声音的音调
D
.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7
.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筷子“弯折”
B
.小孔成像
C
.桥的倒影
D
.海市蜃楼
8
.如图所示场景,若想让反射光线能够照射到目标物体,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
A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B
.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
C
.入射点不变,入射光线逆时针转动
D
.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旋转
9
.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鱼眼在水面以下),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
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
A
.
B
.
C
.
D
.
10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30cm
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
15cm
B
.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
30cm
C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30cm
D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30cm
第
I
I
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
11
小题
4
分,
12
小题
6
分,
13
小题
6
分,
14
小题
4
分,
15
小题.
4
分,共
24
分)
11
.如图所示
,是某同学在探究声现象时所做的实验。
(
1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
;
(
2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__
,同时还能够说明
________
可以传声;
(
3
)实验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________
(选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
12
.小馨同学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图所示,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大小相等的蜡烛
A
和
B
。
(
1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________
。
(
2
)在实验前玻璃板必须
________
放置,否则会出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
都无法使其与蜡烛
A
的像重合。
(
3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
,拿
________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称为
__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
4
)移去蜡烛
B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
(
5
)小馨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________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13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
1
)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
cm
;
(
2
)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
山西长治市长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物理试题.docx